1、中国历史上与史可法一样的人有多少
与史可法一样效忠明朝,为抗清而亡的历史人物很多,像张煌言(张苍水)、瞿式耜、张同敝、夏完淳、何腾蛟、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等。其他朝代的有南宋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王道夫、陈文龙;唐朝的颜杲卿等。其实无论元朝还是清朝统一全国都是大势所趋,最终是一定会实现的。但是这些抗元和抗清英雄的精神和气节也很崇高,值得纪念,因此我们今天也纪念他们。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抵抗叛军,为国捐躯,至死大骂叛乱元凶,表现出崇高的气节,也值得后世景仰。
2、为张雎阳齿,为颜常山舌什么意思
张睢阳即张巡,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誓死守卫睢阳,每次打仗都大骂贼人,牙齿都被咬碎了;颜常山是指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他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叛乱后,颜因为力量不够,假装投降,镇守常山(今河北正定),后招募兵马,攻占井陉关,断安禄山退路。安禄山派史思明围常山,颜杲卿被抓,怒骂安禄山,表明自己忠于唐朝的立场,被割舌,后气绝而死。两人都是忠义的代表。
3、历史上像史可法一样的民族英烈有谁?
颜杲卿.唐朝安史之乱刚发动的时候,唐朝军队根本来不及反应和抵抗.是颜杲卿最先站出来.他和他堂哥颜真卿最先起兵反抗.当时他堂哥离安禄山军队还远,而颜杲卿本来就是安禄山的部下(安兼任3镇节度使,管辖范围有颜杲卿所在的平原.当时颜杲卿任平原相),安的军队来了以后,颜杲卿自知无法抵抗,假投降.安为了笼络他,把他家人绑架入军队(对他也有震慑作用,让他顾及家人不敢反他),然后让他继续当平原相.后来安的主力走后,颜杲卿先从内部攻破井胫关,断了安禄山的后路,又和他堂哥一起号召人民反安禄山,使得河北大半重新归顺朝廷.
4、史思明为什么要发动叛乱?
。。。这些不是原因,而是成功发动到这么大的因素。。。原因就是安禄山想叛变嘛。。。。由于这么多因素。。。所以这件事才闹这么大。。。另外史思明本来发动反叛也不是主使者,只是安禄山的部下,如果你问史思明的原因,我只能说是他为了跟着自己大哥。。。安禄山本身就是野心大的人。。。。很多记载多说明他的动机,向杨贵妃示好一类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官,节度使已经是很大的官了,而且是天高皇帝远的官,相当于个土皇帝,可是安禄山似乎想着就是当皇帝的,加上当时的唐朝的确衰落严重,所以私欲之下就发动反叛。。。
5、史思明和安禄山为什么引起安史之乱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安禄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安庆绪:安禄山之子。*史思明*史朝义:史思明之子。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陈玄礼郭子仪李光弼许远张巡颜杲卿鲁灵张介然安史之乱的经过(一)范阳叛变——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二)肃宗即位——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三)禄山被杀——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四)思明叛变——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五)思明称帝——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六)平定乱事——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