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中国书法字典(中国书法的字体分类)

1、中国书法有哪些字体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1)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 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 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从出土的甲兽、玉片、陶片见到尚未曾刻划过的朱、墨笔迹,可以窥见当时毛笔 书写的特色.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具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 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也叫籀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 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籀文秦代称之为大篆,后人也称之为 “故”.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2)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 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 (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 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 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 (3)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 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 现了繁荣局面,达到了高峰.这种字体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关键. (4)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 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 (5)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 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 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 楷体的几家代表: 颜真卿系颜体书法鼻祖,正楷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开创我国书法新风格。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柳公权,字诚悬,他自幼好学,十二岁便可做文章,是中晚唐时期为为出色的大书法家,书法继承颜真卿而取各家之长,独辟蹊径,创立了“柳体“,所以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为最

中国书法字典(中国书法的字体分类)

2、中国书法的字体分类

单从字体发展演变来说:一般为篆体(分大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从书法角度讲有多种分类方式。如以书法大家流派分类,像柳体、颜体、欧体等,从艺术章法角度分如狂草、金草等,还有如瘦金体、魏碑体以及现代分类如:黑体字、仿宋体、其他美术艺术字体等。若想规范掌握,建议查阅相关专业资料。

中国书法字典(中国书法的字体分类)

3、中国六种书体包括

一般把中国文字的书写形式分为篆、隶、草、行、楷五大类书体,每一大类中又可细分。现在社会正在关注第六种书体——《马体》

中国书法字典(中国书法的字体分类)

4、书法字典最权威的是?

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一、本大字典按照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来编排,经过多次的修改、审订,而完成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二、立表前曾考虑按拼音顺序编排。这就必须横排,而横排时,频繁换行,不易版面安排。若改用横阔开本,又因为太厚,横铺开来,跨度太大,很难装订结实,使用也不太方便。在一时未能找到妥善办法的情况下,只得放弃横排,改为竖排。从而顺理成章地改用部首检字法。这方法也是书家及大多书法练习者已经习惯了的。 三、部首分类有些不足之处:1、有些字不知道属哪个部首,如:“与、尹、巨、爱”。2、有些字的笔画数古今不同,往往古多今少,如:并,古作8画,今作6画;瓦、者,古作6画、9画,今作5画、8画。再如也有个别字,古少今多,如:“此”字头之字古作5画,今作6画。因此如果查不到所需之字时,最好再往下查几页或先查一下拼音索引。 四、所收名家书迹中过大之字,有时予以缩小而加注:“(缩)”字样。其中云峰山摩崖刻石、观海童诗、论经书诗、瘗鹤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石门颂、西狭颂、夏承碑等之字,凡不满二栏者均应加注“缩”字。又大量明清、近人书迹,一般选自条幅、对联等,均已缩小而未加注,特此说明。此外,这类书迹,以及原为白底黑字之帖,如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等均已翻转成黑底白字,使版面统一美观。 五、朝代出处方面 ,除特殊情况外,周、汉、晋不分东、西,宋不分南、北。 六、跨时代之人,一般列入上一朝代,如王铎入明,送述祖入北魏。但也有列入下一个朝代的,如归庄入清,许多近人,其实生于清代。 七、异体字、俗体字之书迹不多时,一般与原体排在一起。较多时则予以分列,另立一条。但也有可能分排的不彻底。同样有个别字,康熙字典分列入两个部首,如盐、艳、胄,也未删除。 八、为了求变,说文采用了不同的版本,所以方、圆、大、小兼备。此外,同一碑帖,有时兼收不同版本的同一字,以示其间的差别,如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两种楷书,丛帖与原碑,隶辨与原碑等。这里顺便提一下隶辨的问题。这是清代顾蔼吉以宋娄机之《汉隶字源》为蓝本,手摹而成之书。经过二次转摹,实际上已成为手抄,早已面目全非。将本书所列隶辨与原碑之同一字比较一下,就一清二楚了,但所根据的是宋代拓本,许多字现在拓本上已漫灭、删去或模糊难辨了,换言之它保留了不少特殊的写法,和其他地方找不到之字,这就是本书采用它的原因。其实这些字完全可以改注“清顾蔼吉”或“清顾蔼吉隶辨”。 九、本字典中,集王羲之字的碑有三种:《集字圣教序》与《兴福寺断碑》分别为唐释怀仁与释大雅所集,都注了“晋王羲之”。独有《集王书金刚经》则注唐玄序。因牵涉面较大,后者不一一更正,除在此说明一下外,仅在“附录二”中,把它放在前两种之后,而不归入唐。 十、关于石鼓文,唐代定为周文王、周宣王、周成王之物。宋以后开始定为秦渡公(西周末)、秦文公、秦穆公(皆东周)等之物,故近来有改称秦石鼓文的。结果又与习惯上的秦汉之秦相混淆。其实不论秦襄、秦文、秦穆,都属周代,故本书注为“周秦石鼓文”。 这里的秦是秦国,这样朝代与国名都明确了 十一、加注“*”号之字表明其书已上入本书。这类包括古代就有的俗体字、异体字(盖与盖、画与画等),古体字(如尘与尘、礼与礼等)与借用其他字(如云云、党党、种种、适适、叶叶、裏里、帘帘、後后等)。未加*号者包括下列四种情况:1、省文(如虑虑、号号、复复、灭灭、电电、务务等),这类字实际上已收入本书。2、源自草书之字(如书书、专专等),除部首已简化之字外,这类字为数不多,其草书已收入本书。3、清代起才流行的俗字(拟拟、办为等);和4、新创之字(酝、运、币、钥、态、卫、让等)。这些字自然无书迹可查到。 十二、有些带*号之字,按部首笔画数查不到,但按拼音索引却能查到。这情况主要发生在异体字与原型字之间,而本书又无该原型字之简字的场合。因此遇到“*”号时,最好先查拼音索引。 十三、本字典所附书家书迹一览表中,碑帖之有年代者加注年代。书家方面兼列其字、号和生卒年代,不知年代者按其同代人排列次序,或附在最后。 十四、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虽精诚觅集,终亦难全。编中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随时批评,以便更正。

5、庞中华主编的中国书法字典都有哪些字体?

请看以下的资料中华书法字典作者: 日期: 添加到收藏夹出版: 精装: 开本: 版次: 页数: : 市场价格:68.00 本字典从历代书法精品中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书法单字余字,收入的书法单字力求保持原字风格和神韵,以正书、隶书、行书、草书为排列顺序。…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42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