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开始练毛笔书法
刚开始学练毛笔书法时,几个用品是必须的:毛笔、墨水、字帖等。还有一个对学习毛笔书法的决心和兴趣,很多人学习都是一时的热血,三分钟的热度,千万不能这样。下面来介绍一下刚入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步骤选择帖子,一定要选择自己满意的,一些唐代以后的帖子最好是不要选,因为那时的笔法、章法都已经形成了一种规范,学这样的帖子不容易变通。如果是初学的话,就选择一些比较精美的或者知名书法家的早起作品,这样就可以培养自己的一套路。再来就是毛笔的选择上,初学时,最好选一把质量中上的毛笔,不然用那种便宜货会使初学者容易失去兴趣,接着失去动力。不要在网店上买,质量不能保证,而且价格参差不齐。去文房用品的店找找,问问适合初学的笔有哪些。一般适用初学笔锋是3到4厘米的,使用毛笔前用水润湿一下,接着用纸巾稍微吸一下水,然后再沾上墨水。练完之后,毛笔要洗干净,挂着风干。墨水的选择上不必用那种自己磨的墨水,选择知名度高的墨水,这样墨水至少有质量保证和时间考验,作为练习用足矣。纸就用普通的毛边纸就行。选择带有九宫格的毛边纸,可以方便地使用。初学时砚台不用太讲究,毕竟主武器是毛笔,砚台只要拿一个精致点的瓷杯,最好是瓷杯,这样比较好洗,其他被子或多或少都会被沾上墨水。要勤于练习帖子,我们练习帖子不是单纯的为了模仿,而是为了了解这些名家的精华之处,是培养自己的欣赏水平,才能知道什么是优秀的,什么是挫劣的。练多了自己就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套路。初学者刚入门可以联系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不能让自己失去了兴趣,练字前要心情平和,不胡思乱想,放松精神,累了就停下来用看的。看字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多看一些优秀名家的书法,一字一字分析运笔和构思,往往可以学习很多其优秀的技巧。买入门书,里面会介绍一些正确地书写姿势等一些小细节。
2、如何开始练毛笔书法?
初学,一帖,一笔,一瓷杯,一钟墨汁,数张黄纸足用。并就所知谈几个小问题。一、选贴选贴,由自己喜欢。我的一位钟老师认为,选贴须“取法乎上”,他说的这个“上”指上古,不要选唐以后的帖子作入门。因为唐及以后的书法,笔法章法等各方面都已形成规范,容易学死。我曾拿这个说法请教另一位陈老师,他认为不一定要选上古。只要是精品则可。我退下来想了一下,陈老师是自幼习书,功底扎实,所以能够驾驭很多贴子。咱们这种入门晚,没练过童子功的,最好按钟老师所说,练上古的一些的作品。或者练书法名家的早期作品。有一个网站收录了历代碑贴的高清大图, 好用:书法资料录―(13年11月增)二、基本工具工具的质量不能太差,否则很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兴趣。笔,不要用文具店5块钱一根那种,毛差,无锋,根本不能用。上二三十一支(物价在涨,近来发现30块钱一支也不太靠谱了。有时间的话,找找你所在的城市有无卖文房用品的老店吧。13年4月增)的适合初学。买回来笔头都是有胶的,取温开水一杯,泡上一天,自然化开。初学的话宜用笔锋三四厘米的。有人主张初学用羊毫长锋,但我觉得太难驾驭,推荐兼毫。每次用笔前用水润一下笔,然后用纸巾吸至九分干,然后沾墨。每次练完,笔最好要洗干净。因墨汁具有腐蚀性。然后悬挂风干。墨,初学者不需要用墨条自磨,一得阁的墨汁就好。练习已经完全够用。纸,毛边纸就好,到处都有。有的毛边纸有九宫格,很方便。没有格子的,自己叠出长宽大概为七厘米(之前写得十厘米,拿尺子量了一下,发现有点大)的印子就好。砚,砚台什么的不需要。拿一个小瓷盘,或者潮州人喝功夫茶的那种小瓷杯(2块钱一个),当做砚台的替代品。陶瓷的好处在于容易洗干净。用完拿自来水一冲,拿纸巾一捋,极省事。字的大小,初学者一般写巴掌大,或者略小。专写小楷者另论。三、不临帖无以习书不临帖无以习书。@ 所说“自己的字体”云云极不可信。一个人即便不练书法,自己的笔画也能自成系统,成为一种字体。那干嘛还要专门练书法呢?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字体是有高下之分的。临帖,不是为了复制粘贴名家的字体,而是在临帖的过程中习得他们的对于笔法、结体、章法的见解。不入贴无以出自我,书法练到一定程度,叫做入贴,相当于你对你临的帖子已经掌握到了八九分。何时才算入贴?慢慢自然会知道。(最近一位老师说,入贴就是你对字帖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细节,都没有不明白的地方,都能落实。13年4月增)不入贴,而由自己凭空臆造,是百分之百行不通的邪路,根本不叫书法。何时出贴?等你练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见解,风格也会慢慢形成。钟老师认为,初学应该先守一贴,熟练后再转习他家。临帖须先读贴。读贴就是读作者如何起笔、行笔、结体,进一步地细化,行笔之轻重、缓急, ……然后跟着写有些人在初学时喜欢将同一个字练很多遍,实则不必要,大可以一写数十字。一字写得不像,放过不管,练下一字。认真写满一页,回过头来再临一遍。甚至多写几页再回头写也无妨。关键是 。关于每天练字的时间,绝无定论。大多数初学者一天可以练30分钟到1小时。要在每天坚持。状态好时多写半小时,没感觉时少写十分钟,皆可。(一些人精力、心力、脑力极佳,练上一整天也不觉得烦、累。这种人是奇才)如果有几天有其他事情缠身,断上几天也不必忧虑,过后再捡起来就是。当然不可长期断断续续。一开始练字 ,每个字都觉不像,拙劣可厌,但务必捱过这一段时间。止戈师曾说,坚持三个月,必有立竿见影之效。练字前最好心态平和,头脑清明,可事半功倍。四、阅读练字之外,可多看一些书法作品。分析其运笔、构思。(但须谨慎鉴别。比如饭店大厅里挂着的那种,看着很个性的,往往俗气。)另外,起笔收笔等基本笔法,随便一本入门书都可以。我自己用过的一种是熊绍庚先生所著的《书法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另外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也有一些章节专讲笔法的,亦大力推荐。
3、如何毛笔书法5天速成?
毛笔书法要想写的像,也就是过基本的技法关,容易,勤加练习就能速专成。但是,要属想写出自家风貌,是不可能速成的。换句话说,书法技法可以速成,但书法能力不能速成。因为,书法风格的形成,不仅需要娴熟的技法支持,更需要对书法内涵的领悟及深厚的学养来做支持。当然,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著名的书论家、书法教育家邱振中老师有过这方面的研究,推荐他的《中国书法: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一书,对书法技法的速成上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
4、如何练习硬笔书法
1、执笔:对于硬笔,一般的执笔法695,是以中指在下部顶住笔,以食指与大拇指在上部夹压住笔以能控制得住笔,书写起来舒适自然,以笔向各个方向能运用自如为准。执笔部位低,控制笔的能力增强,但书写时就难以舒展得开;执笔部位高,笔难控制些,但书写长的、舒展的笔画,就能运笔自如些,所以,要自己去认真琢磨、认真体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执笔方法。2、坐姿写字时,坐姿也很重要,足安、头正、胸挺、臂开、腹收,这是较佳的学习坐姿,自然也是写字时当遵循的。3、临摹对于初学者,必须反复多次的摹写,然后再临写。如果临得不像,还要继续摹写。如果临摹还不熟练,则须放慢书写速度。在描、摹、临时,当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务必看清楚每一个字的笔画细节,多琢磨,仔细观察比较。如笔画的长短、曲直、角度、间距、粗细(轻重)、呼应关系等,力求准确,越准确越好。在写连笔画时,必须从起笔到收笔,一气呵成,不可断续而写。先写准每一个笔划,再写好整个单字。4、字体作为硬笔书法,你完全可以对哪种书体感兴趣就练哪种书体,因为硬笔没有软笔那么难于控制。作为实用的练字,你能够并且必须从练行书入手。扩展资料: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学以致用在平常的书写中运用所学的写法,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可以将所学到的写法,逐步转化为自己的书写习惯。这就要求平时多动笔,“动笔有益”。二、选择好的字帖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选择的字帖本身就不好,那可能会误入歧途,越练越糟。对于毛笔书法字帖,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任何古人的字帖都可以选择;选择硬笔书法字帖时,则应以规范为准,以符合传统毛笔书写习惯、书写规范和审判标准为准。切勿盲从。三、经常读帖。读帖方便,不用伏案铺纸举笔,随意的片刻闲暇,顺手就能做到。通过读帖,可以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细节,可以提升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练字的兴趣。要善于发现范字的美感所在,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收获,兴之所至,不妨用手指比划比划,也是一种“心手合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硬笔书法
5、如何练好毛笔书法?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硬笔书法笔画的变化并不明显,也不易为中学生所掌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中学生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