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张芝(东汉张芝是哪里人)

1、“一池砚采汉张芝。”什么意思

著名学者周汝昌怀念其师顾随的一首诗,全诗如下:为纪念先师逝世三十周年,我谨赋七律一首,其词云:哲人真际待覃思,苦水词名是旧时。六代文心梁慧地,一池砚采汉张芝。登堂法雨天香落,即路明驼倦影移。节序中元秋正好,神皋草树有余悲。慧地是梁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他曾出家,法名慧地。刘写了《文心雕龙》。第四句则是说顾随先生的书法的高深与精彩,罕与伦比。张芝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采”古同“彩”。一池砚采,形容用于写书法的砚台焕发出光彩,极写其书法精妙之意。

张芝(东汉张芝是哪里人)

2、东汉张芝是哪里人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东汉书法家,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奂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望采纳

张芝(东汉张芝是哪里人)

3、中华书法史上的草圣到底是汉末张芝还是唐朝张旭?

草圣是唐代书法家张旭,字伯高,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望采纳

张芝(东汉张芝是哪里人)

4、历代咏张芝诗词歌赋

1. 草书何太苦,诗兴不无神。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杜甫2. 不妨时作颠草,驰骋张芝圣。——王之道3.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王邕页4. 别有张芝学,书池幸见临。——李峤

5、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书法谓“临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临池”义出此。宋曾巩《墨池记》载,王羲之亦有墨池故迹在临川(今属江西)城东。唐刘梦得《酬家鸡之赠》诗:“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会官奴。 “临池”这个典故源于晋卫恒的《四体书势》。这个典故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关。 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一有时间就揣摩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着,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正因为如此,后人称之为“书圣”。 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非常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人们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订互斥就俪脚筹协船茅。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刻苦学习,宋代曾巩的《墨池记》里就有这人:“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其为帮迹,岂信然邪?”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32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