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心不生,万法无咎.随所住处恒安乐. 什么意思?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谓不起取舍憎爱之分别心,则万法皆可返其真实面目。信心铭(大四八·三七六下):‘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2、为什么祖师说:『欲趣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经查这是出自禅宗三祖信心铭,旨揭之句在信心铭紧接述着『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恶六尘在教义上是正确,因为佛陀是要生出离心,脱离轮回之苦,离欲、呵欲及厌离世间,但这需时时勤拂拭。恶六尘毕竟还是在善恶层次,厌恶六尘也是生心,用心做佛就如同马祖道一巧遇怀让禅师以磨砖成镜接引之,『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若是自认六根业障重,恶六尘是对治方法,但行有定力后,应该松绑厌恶心,因为祖师说了靠将心用心仍是攀不上边,况且要度化有缘还需要厌恶心吗?生厌恶及难以生悲心体会其苦。
3、信心铭怎么样
最早知道冯学成这个名字,应该是在看贾题韬先生的《坛经讲座》时候,那是冯先生根据录内音整理的。其后在容看《巴蜀禅灯录》时,有冯先生的后记,这个名字就算记住了,但一直不清楚这个人到底学养如何。近几年,冯先生声名鹊起,又创办了“龙江书院”,多方讲学,这当然引起我的注意。先买本书看看吧,当然首选《信心铭》了,想起当初看耕耘先生《信心铭直解》时,开头一句“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就让俺楞了半天…… 书的印刷很好,纸质也佳.翻开一读,才知道冯先生不仅受教于贾题韬先生,更于佛源法师、离欲上人等高僧门下久参。及至读到正文,果然是饱参积学的明眼人,其抽钉拔楔、点睛扫痕之手段,超佛迈祖、通情达理之谆言,无不是从胸中涌出,滔天盖地,理事双圆。信心是什么?信心就是信那个不可得的东西。哈哈,当年阅读《论开悟》《坛经讲座》时的欢喜踊跃之感,又回来了……”信心不二,不二信心”,感谢冯先生!后学这里拈香顶礼了!
4、信心铭里欲得现前,莫存顺逆。是什么意思?要想有所成就,不能存在矛盾的心理?
信心铭: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作者就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这一篇东西是禅宗里面很重要的文献,换一句话说也是中国禅宗修学指导的原则,虽然是在禅宗指导原则,实际上在大乘佛法的修学,无论是那一宗那一派或者是我们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要想成就,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所以这篇文章变成佛门里面非常重要的文献之一。
5、僧璨简介
僧璨,又作僧粲,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中国佛教禅宗三祖,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后得授与衣钵为禅宗三祖。三祖在入寂前,传衣钵于弟子道信为禅宗四祖。据说他曾著有《信心铭》传世,但经考证,《信心铭》的真实作者应是牛头法融。年在杭州出土一块铭文砖,刻有下列文字:“大隋开皇十二年()七月僧璨大师隐化于舒之皖公山岫,结塔供养。道信为记。”这块砖铭所记,与现代佛教典籍相符,应当是可信的。 僧璨出家后,逢周武灭佛,他就隐居在舒州的皖公山(今安徽境内),“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在隐居期问,他曾与道友去广东游。后又回到舒州。隋大业二年(公元年)圆寂。唐玄宗溢为鉴智禅师。 僧璨被尊为禅宗第三祖。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