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开府仪同三司(府仪同三司,原来是魏)

1、仪同三司,什么意思?

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魏晋以后,将军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府仪同三司,原来是魏)

2、历代任开府仪同三司的人是谁

开府仪同三司不是官职,说白了就是享受总理级别待遇,没有实际职权。至于历任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太有难度了,南北朝对开府仪同三司是没有限额的,基本滥授,比如侯景攻破建康后滥授官职,仅封开府仪同三司就有一百多人,北齐时期也是随意授予,甚至可能地级军官,普通士卒都有开府仪同三司的称号,不过也有比较突出的,比如庾信,杜甫就有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就是把开府当官职称呼了。唐代以后开府是散官,也就是类似于今天没有实际官职,给个享受正部级/正局级待遇什么的,授予者更是举不胜举,无法罗列了。

开府仪同三司(府仪同三司,原来是魏)

3、古文翻译!!!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

一楼解释的有几个不准确的地方。断句成“特进试”是不对的,另外开府仪同三司隋唐时起是连在一块读的一个官职,是一个一品的文散官。还有就是试鸿胪卿的断句和解释有问题。“特进”是一种官职,特进是起源于西汉后期的一个官职名。地位同三公。西汉后期始置,本非正式官名,为引见之称。如汉成帝时张禹以老病罢,仍以列侯身份朔望朝见,位特进,见礼如丞相。行之既久,渐成加官。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朝会时位仅次三公。唐以后称为散官名。“试鸿胪卿”意思是虚衔的鸿胪卿,要是行鸿胪卿就是本身级别比鸿胪卿高但是给的官职是较低的鸿胪卿,要是直接说鸿胪卿就是主持工作的实职鸿胪卿。这涉及到了行某官、试某官、守某官、领某官等差异。如果像一楼说的保送研究生的话叫赐进士及第或者赐进士出身,这是明清时才有的,唐朝还没这一说法。

开府仪同三司(府仪同三司,原来是魏)

4、唐朝的开府仪同三司是什么官

开府仪同三司,原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 ,到了隋唐至元成了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为一种待遇,并无实职。从一品。开官府,在指定的地方建立办公之地,当事人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官府开到什么级别,用什么级别的仪仗,明确了同三司。三司,就是三公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皆正一品。一般是朝廷对有功大臣功劳的重赐。

5、开封府仪同三司是什么意思

开封府仪同三司;(封字为衍文,就是多出来的字。应该是:开府仪同三司)同,古文“同”加在官职名称前面,表示“次”、“副”、享受某级的待遇之意,例如,知府(管几个县的市长),同知就是专管某项专业的副市长。殿试录取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皇上赐进士及第;以下二等的就赐进士出身;三等的就赐同进士出身,主考官的副手,就叫同考官……官名。 开府意为建公府,自选僚属。仪同三司意为非三公官而得享受三公的待遇。三公(司徒、司寇、司空)官名都有“司”字,故称三司。东汉延平元年(),邓骘加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官名“仪同三司”始此。曹魏景初三年(),任黄权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之官名始此。魏、晋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南北朝时,渐成官号,不必有开府置官属之实。北齐有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隋用为散官之名。有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官品自从三品至正五品。唐、宋文散官以开府仪同三司为第一阶、从一品。金、元以开府仪同在司为第一阶,仪同三司为第二阶。金武散官一、二阶同文官。金均从一品,元正一品。明、清废。三司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唐末税法混乱,田赋、丁税的收入… 长官是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见《宋史、职官志二》。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25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