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石如 唐诗集句
邓石如(——)被推为“国朝第一书家”,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其篆书以李斯、李阳冰为基,参法隶意,是千百年来篆书的极大发展。其代表作篆书《唐诗集句》,就是一些唐诗名句,其价值不在诗句,而在其篆书。
2、邓石如 赵孟頫 李阳冰谁的篆书好
李阳冰是篆书的老前辈,是唐朝人,他把篆书写到极致,在唐朝三百年里独步天下。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当代书法家王南溟先生曾撰文评介李阳冰的小篆:“线条或如垂柳之摇曳,或如流云之舒卷,洋溢著一种抒情的气息,代表著小篆书法在唐代复兴的文采风流。”邓石如是清朝人,清朝在篆书方面人才辈出。它是其中佼佼者。但它也是学习了李阳冰的篆书书法并有所创新。邓石如和李阳冰之间孰高孰低,我认为应该说各有千秋。至于赵孟頫它的主要书法成就不在篆书
3、邓石如与吴昌硕是谁?
邓石如 邓石如(-)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原名琰,字石如。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又有完白、古浣、古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别称。安徽怀宁人。少时好篆刻,为寿州寿春书院诸生,后客梅鏐府,因得纵观历代吉金石刻,每种各临百本。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墨尽乃就寝,寒暑不辍八载,遂工四体书,其书功力极深,曹文埴称其四体书清代第一人。由于他法书基础雄厚,其篆刻作品中的各种篆体精神饱满,加以刀法苍劲浑朴,婀娜多姿,其篆刻成就更为突出。他在赠罗聘一印“乱描繁化向晴昊”边款上,刻有“两峰子梅、琼瑶璀璨。古浣子篆刻,刚健婀娜”等字,确非自负之语。他性廉介,名成后,仍以书刻自给,遂以布衣终身。其篆刻世称“邓派”,也有称“皖派”。晚清篆刻家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均受其影响。 吴昌硕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 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 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表现在: 诗熔于印。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入。他写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他刻的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一印,是唐周朴题安吉董岭水诗的起句;下面接句是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他很欣赏这首诗,认为这十个字笔力著墨处在无字处,每用此印,辄陟遐想。这印特刻起句,意在无字处,颇为含蓄,真所谓印中有诗。 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 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古而今(象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 吴昌硕的篆刻,今天学习的人很多。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从年开始就向吴昌硕请教,并向日本篆刻界介绍,产生极大的影响。吴昌硕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4、邓石如与吴让之在书法史的地位
邓石如(—)[1] ,清代大书法家。汉族,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邓稼先的六世祖。吴熙载(-),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扬州)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昌硕评曰:“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
5、邓石如是清代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邓石如(—)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