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庾亮杀的庐古文翻译
庾亮的坐骑是的卢马,殷浩认为的卢马会不利于主人,劝庾亮把马卖了。庾亮回答说:“怎么能将自己的祸事转嫁给别人呢?”殷浩惭愧地退下。
2、庾亮楼到底在哪里?
庾亮楼,位于湖北鄂城区古楼街北段。巨型石砌成的半圆拱门跨街而立,气势高阔雄浑。楼上是粉墙青瓦,雕花木窗,结构古朴而庄重。 据《武昌县志》记载,此楼原为三国时吴王孙权之端门,至今已有 多年。亦有人称为“南楼”,因其在武昌县治之南。民间较多的是之称为“古楼”或“鼓楼”。 晋咸和九年( 年),庾亮接任江、荆、豫、益、梁、雍六州都督,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号征西将军,迁镇武昌。在武昌期间,庾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坦率行已,招集有方,政绩丕著。”被地方誉为典范。 庾亮有一次戴月闲游,踏木屐漫步登上南楼,其部属殷法、王胡之等人正聚会南楼赏月,看见庾亮的到来都惊慌不已,准备回避,庾亮就势躺倒在胡床上,笑着阻止了大家,并和部属一起不拘一格地闲聊起来,不知不觉聊到了天亮,此事被载人《世说新语》。此后,人们将庾楼称为“玩月楼”或“庾公楼”,赞赏庾公平易近人和坦率真诚。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武昌,陪宋中丞在南楼夜饮,听人谈起庾公当年故事,不禁乘兴写下一首诗,使南楼流誉更广。李白游过南楼之后,历代名人墨客到南楼的咏叹也络绎不绝 ,更让这座古楼闻名于世。 南楼在历史上曾被多次修葺。明、清两代,戚元礼、谢叔宾、熊登、邵遐龄等地方官各修葺过一次,熊、邵二人还各留下《重修庾楼记》一篇。现存古楼是民国年间在原基复建的,内空高 12 米,宽 11 米,长 16 米,人车通畅无碍。 年后,鄂州市政府将古楼列为重点保护单位,曾拨专款修葺一新。现已成为中外游人观瞻眺远的著名景点。
3、庾仲初作扬都赋成,已呈庾亮 启示
史书曾称赞庾亮不仅有治国之才,还具有名人雅士的风范,让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的人赞叹他的风雅“过于所望”。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名士,在面对别人的赞美时也不能免俗,不由自主地变得有些飘飘然,以至于对文章优劣的判断失去了公允,也误导了当时的文人。赞美有时候会产生一种无形的诱惑力量,一个人在面对赞美的时候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即使是听到中肯的赞美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将会失去判断能力和丧失对事物的基本认识。
4、文言文《庾亮传》翻译
【参考译文】庾亮字元规。庾亮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征召他为掾官,他没有接受,跟随父亲住在会稽,十分端庄,坚持操守。当时人们都有些畏惧他的方正庄重,不敢随便造访他。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时,听说庾亮的名声,征召他为西曹掾。庾亮再三推辞,元帝不许。晋室中兴之初,拜为中书郎,领著作,在东宫讲学。他所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多被人们称扬述说。当时元帝正以刑法之术治乱世,将《韩非子》赐给太子,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不应多留心这 些东西,太子也很赞同。当时王敦在芜湖,元帝叫庾亮前去拜访与其商讨国事。王敦与庾亮交谈,不觉移动座位靠近庾亮,离开后叹道:“庾元规的贤能远远超过裴 呀!”于是上书让庚亮担任中领军。王敦萌生叛变之心后,内心非常忌恨庾亮,而外表上却很敬重他。庾亮忧愁恐惧,借病辞官。等到王敦起兵后,朝廷加封庾亮为左卫将军,与诸将一起抵抗(王敦的部将)钱凤。到沈充战败逃跑到吴兴时,又授予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率兵追击沈充。王敦之事平息后,(庾亮)因功被封为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庾亮坚决推辞不接受。等到(明)帝病重时,不想见人,群臣都无法进见。抚军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右卫将军虞胤等人,平时为明帝所亲近喜爱,现与西阳王司马羕勾结图谋不轨。庾亮径直进入明帝寝宫见明帝,痛哭流涕不胜悲哀。接着严肃地陈述了司马羕和司马宗等人将要图谋废黜大臣,谋划由他们共同辅政,社稷安危与否,就将决定于今日,言辞十分恳切。明帝因而感动醒悟,使庾亮随他一起入殿登上御座,于是庾亮和司徒王导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加庾亮为给事中,转中书令。当时王导辅政,皇上年幼,局势艰难,只维持着大体的局面,顾不上细小的事务,所委派的赵胤、贾宁等诸将,都不守法,大臣们为之担忧。陶侃曾准备起兵废黜王导,但郗鉴不同意,这才停止。现在,庾亮又想率众人废黜王导,于是写信给郗鉴,陈述王导的过错,征询郗鉴的意见,郗鉴仍不同意。恰逢王导去世,朝廷征召庾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他又推辞不接受,成帝答应了。咸康六年庾亮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当初,庾亮所乘的马匹是的卢马,殷浩认为的卢马不利于主人,劝庾亮把马卖了。庾亮回答说:“怎么能将自己的祸事转嫁给别人呢?”殷浩惭愧地退 下。庾亮在武昌,殷浩和其他一些臣僚乘秋夜登南楼聚会,一会儿庾亮也来了,大家起来准备回避,庾亮慢慢地说:“诸位稍留一会儿,老夫于此处兴致不浅。”便坐在胡床上和殷浩等人一起谈笑、咏诗。
5、晋成帝曾经问庾亮,白头公哪去了,庾亮说,那人谋反被杀了,这个白头公指的是谁
司马宗被杀时,晋成帝司马衍并不知情。过了很长时间,晋成帝问庾亮:往常那位白头公到哪里去了? 因为司马宗多白发,所以晋成帝这样称呼他。庾亮答:他犯了谋反罪,已经被杀了。司马宗(?-年),字延祚,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第四子,晋朝宗室。司马宗初封南顿县侯,后进封南顿郡公。其父司马亮被杀时因年纪尚幼而幸免,后讨刘乔立功而受封南顿县王。永嘉年间,与兄长司马羕南渡江南,并因支持晋元帝登基而成为东晋的开国功臣。王敦之乱平定后,便受到庾亮的排挤,而被免去左卫将军的职务,改任骠骑将军。司马宗于是心生不满。后来又被御史中丞钟雅弹劾谋反之罪,司马宗随即起兵反叛,不久战败被杀。朝廷下诏贬其宗族为马氏。流放他的妻儿到晋安,之后又赦免他们。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