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的家譜)

1、王羲之写的《姨母帖》这一作品,经过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同时还表现出两个兄弟之间的感情,在两次磨难后,《姨母帖》终于被安全的保存在了博物馆里,在哪个博物馆啊?

行书,纸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姨母帖》原载“万岁通天帖”。原文为: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从原文可以知道王羲之是在突然得到姨母去世的消息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这封信的。此帖中的姨母很可能就是其少年时的书法老师卫夫人卫铄。 “姨母帖”是王羲之作品为历代鉴定家所肯定,但它与他的传世至今的其他作品都不大相同,却与本世纪以来出土的晋人书迹接近。即在体式上尚带有一定的隶书笔意,风格上显得古朴凝重。只从“漂亮”、“潇洒”一个方面去理解王羲之的字是不全面的。

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的家譜)

2、王羲之家的家譜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的家譜)

3、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真迹存在吗?

王羲之书法作品尚无一件真迹存世。唯一让大家期待的是传说埋藏于唐太宗陵墓中德兰亭序真迹。但是真是假,只能等待考古挖掘了。我们现在所知的王羲之作品均为摹本 初月帖 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 孔侍中帖 为唐代内府摹本 行穰帖 为初唐时期的双钩填墨摹本 上虞帖 为唐摹本 姨母帖 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 丧乱得示二谢帖 为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 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真迹已不存于世了。

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的家譜)

4、王羲之的真迹是否失传

目前,王羲之尚无一件真迹存世。 我们现在所知的王羲之作品均为摹本 初月帖 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 孔侍中帖 为唐代内府摹本 行穰帖 为初唐时期的双钩填墨摹本 上虞帖 为唐摹本 姨母帖 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 丧乱得示二谢帖 为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 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 真迹已不存于世了,唯一让人期待的是存于唐太宗陵墓中兰亭序真迹。但此亦传说,真假只能等待考古挖掘了。王羲之书法作品图录

5、草书怎样临帖.学书法越学越糊涂,这个法那个法的,请问孙过庭的″书谱"是不是真正的法帖?

个人观点。孙过庭的书谱是自古以来公认的临草规范之指南,至于法度等等草书上的问题都表现在其字里行间中,除二王之外的、一般来讲是必临草书的帖学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20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