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篆书(什么是篆书啊?)

1、什么是篆书啊?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篆书的历史演变:1、周代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2、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3、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4、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5、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6、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扩展资料:篆书的代表人物:李斯小篆的鼻祖,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李斯的文学和文字的造诣令后人追捧。他的文章论证严密、气势贯通,洋洋洒洒,如江河奔流,鲁迅曾经大力称赞李斯,被称为书法笔祖。李斯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篆书

篆书(什么是篆书啊?)

2、什么是篆书?【定义】

汉字古代书体之一。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篆书,广义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书变体,极为繁伙,。古人认为篆书为苍颉所造,但不可信。周宣王太史籀著《史籀篇》,汉人名为’大篆’,详’大篆’条。其后列国分治,诸侯力政,文字异形,至秦相李斯乃同一之,汉人称为’小篆’,’详小篆’条。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   大篆   汉字古代体之一。其名始见于汉代著作,与’小篆’对称。广义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和书体,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等;狭义专指周宣王太史籀厘定的文字,即’籀文’。’大篆’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

篆书(什么是篆书啊?)

3、历代篆书名家有哪些?

一、大篆  有两说:(1)指籀文,即《史籀篇》文字。 (2)指隶书,清学者多主其说。   石鼓文 秦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唐初在岐州雍县南二十里之三畤原被发现。每鼓一首四言诗,十首为一组,记叙当时渔狩的情况,故亦名猎碣。现藏故宫博物院,一鼓已泐无字,其余九鼓亦多漫漶残损。传世著名北宋拓本有明安国《十鼓斋》中权、先锋、后劲三本,已流入日本。  古籀 :古文、籀文的合称。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今叙篆文,5997合以古籀 。  萧籀 :汉丞相萧何所作,一作秃笔书。元·郑杓《衍极》卷四《古学篇》刘有定注:萧何作未央宫,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水。何用秃笔书,时谓之萧籀。  金文 : 《山海经说山训句》窦中亮  殷、周青铜器上铭文的统称,旧称钟鼎文、吉金文、款识文。属大篆系统,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书形体,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近人容庚撰有《金文篇》,较为完备,收可识知金文一千八百九十四字,另附录约一千二百余字。  钟鼎文 :即金文。上古青铜器一般可分为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为多,故以钟鼎为青铜器之代称。钟,经典多作锺。青铜器上的铭文,统称为钟鼎文。《文选》卷五十五《刘孝标广绝交论》:书玉牒而刻钟鼎。李善注引《墨子》:琢之盘盂,铭于钟鼎,传于后世。  款识文:即金文。款识者,青铜器上所铭之文字也。《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注:韦昭曰:款,刻也。音式志反。师古曰:识,记也。音式志反。《通雅》引《卮言》谓:款为阴文,凹入;识为阳文,凸出。《博古录》谓:款,在外;识,在内。凡石、砖、瓦、金等上所刻文字皆可泛称为款识,而狭义专指青铜器上的铭文。又元·吾邱衍《学古编》八《字源七辩》以之为六国古文:七曰款识。款识文者,诸侯本国之文也。古者诸侯书不同文,故形体各异,秦有小篆,始一其法。  草篆 :草率急速写就的篆书,故名。有省简结构、纠连笔划的特点。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乙亥鼎铭》:草篆。可识者惟王九月乙亥及乃吉金用作实尊鼎用孝享等字,其余不可尽识,则以其恣意简损之故耳。  古篆 有两义:(1)泛指古代篆书如清桂馥《续三十五举》:宋人间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变态。(2)指上古文字,如明赵宦光《寒山帚谈》卷上《权舆一》论九体书:二曰古篆,三代之书,目见(左目右见)于金石款识。  古文(古文篆)有三义:(1)广义,从文字学的角度说,泛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古陶文、古泉文和小篆,是为古文系统,与秦、汉后以隶、楷为主的今文系统相对称。(2)指殷、周或更前的上古文字。(3)专指晚周、六国所用文字。二、小篆  小篆 :篆书之一,与大篆对称。亦称秦篆,意指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而命李  斯所制也。小篆笔划圆转流畅,较大篆整齐。秦时刻石如《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传为李斯所书,为小篆之代表作品。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玉筋篆 笔划丰腴如玉筋的篆书,指小篆。筋,一作著,即筷子。玉筋篆的代表书家,有秦之李斯,唐之李阳冰。  铁线篆 笔划纤细如线而刚劲如铁的小篆,如唐·李阳冰《谦卦碑》。铁线之名,一说取象于铁线草。其叶柄细长而黑,有光泽,似铁为之。  夏篆 传说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称也。从考古实物来看,尚未发现确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则必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会夏篆之说,凡此种种,皆依托之伪说。  周篆 周代的篆书,指钟鼎文、石鼓文等大篆系统文字。因小篆又称秦篆,故大篆对称周篆。  秦篆 即小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小篆: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皆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秦篆简直,如《峄山》、《琅琊台》等碑是也? 以李斯所书为代表。  汉篆 汉代的篆书。多为小篆,而体格近方,笔法近隶。一般在庄重的场合和金器上使用。 唐篆 唐代书家所写之篆书。有大、小篆多种,以李阳冰为代表。  清篆 清代碑学之风大盛,取法秦汉,一改唐代以后篆书因为以楷入篆而衰微的局势和风气,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等人皆是篆书高手!三、大篆与小篆的区别: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今其文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篆书(什么是篆书啊?)

4、古代的篆书为什么分为大篆书和小篆书?有什么区别吗?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今其文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明代赵宦光在《论九体书》中说:“大篆敦而圆,小篆柔而方”。唐代张怀灌(三点水改王字旁)《论六体书》说:“大篆者若鸾凤奋翼,虬龙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铅(右边为舌字)利精微,同乎神化。小篆者或缕纤盘屈,或悬针状貌,鳞羽参差而互进,跬(王字旁)璧错落以争明,其势飞腾,其形端严”。两位古人所说大小篆的区别可供参考。大篆可参看《石鼓文》;小篆可见《峄山刻石》和《秦泰山刻石》。 小篆是从大篆字体简化演变而来的。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规定全国都使用小篆字体。所以很多人都传说是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草创了小篆。 和大篆相比,小篆书写起来更加简便,字体长方,笔划均匀,每个字大小一样,又整齐又漂亮。

5、小篆体怎么写

小篆体写法:参考资料: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14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