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著名的字帖?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代表作:《兰亭序》、《洛神赋》)蔡邕(创立飞白体 代表作:《熹平石经》)张芝(草圣 代表作:《八月贴》)(武则天最喜欢的就是飞白体和二王的字)楷书四大家:颜真卿(代表作:《颜勤礼碑》)柳公权(代表作:《金刚经碑》)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赵孟頫(代表作:《松雪斋文集》)宋四家:苏轼 (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代表作:《王长者墓志稿》)米芾(代表作:《苕溪诗卷》)蔡襄(代表作:《陶生帖》)这些人的代表作都可以作为字帖。此外,我个人觉得《唐人小楷飞经》用来练字还不错。
2、书法字帖如何选择?
选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一定要非常的重视,下面是我觉6956得网友给出的比较好的意见: 选贴在书法学习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古人对书法的选贴是很重视的。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唐宋12名家法书精选》的米芾书法部分,讲述了宋代的著名书家米芾的临贴过程。“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写简不成,见柳(公权)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阳询),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遂良),而 学最久;久之,慕段季(唐书家),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繇)方而师宜官《刘宽碑》是也······。” 如何选好贴,在这个方面我认为要根据初学者个人的兴趣。但初学者对学书法的见识有限,他们的欣赏书法的能力也有限。他们一般的做法是自己选择认为好的,买来就学。这现象存在很大的弊病。现今充斥市面的“字帖”,大部分是今人之作。排版精美,书的里的说明大大被炒作。而这些所谓的书法家更是鱼目混珠,有的作品真可谓泥沙俱下。拿了这样的一本书学习岂不坏事。有些人比较谨慎,选贴时,他们会去请教老师或书法家,得到一本比较规范的临本,但这些字贴好在那里,怎么学,学的会么。对于他们也是心中无数。最终使很多人由于缺乏兴趣而放弃。为了避免上述现象。 初学者选贴时还要注意以下二点。 一、学字必须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要从易从快让初学者很快的掌握一定的书写本领,培养兴趣。让初学者感到“入门既不难,深造也能办得到”。 本人在《书法入门--应先学结构》一文中,谈到先学结构是一种易培养兴趣的方法。好的碑贴从古到今也非常的多。专门结构也有难易之分。那些书贴的结构容易学。当然是楷书。楷书是书法入门者必学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中也有难易之分。以唐代四大家来说;欧体的冷峻严肃,要求的结构是严谨的,柳体是柳公权在学颜体对颜体的进一步发展,它以结构紧凑出名,褚体的潇洒飘逸用的结构是很讲究的。这些都不是很易学的,很多学书的人都从学颜体开始。米芾也是其中之一。颜体这所以相对其他字体易入门,这是由颜体的笔划和结构决定。颜体以他的不使巧,不求媚,用笔沉稳、厚重,雄伟遒劲笔划和结构,在书坛上独树一帜,为人们所接受,所欣赏。这就是初学者所容易接受的。 当代著名书家欧阳中石,根据学书入门的从易从快和发展出发,在他的《书法教程》一书中,提倡从《等慈寺碑》入门。文中讲到此碑的特点:结字端正平和,疏密适中,用笔自然而便捷,没有所谓的“落、起、走、叠、围、回、藏”等故弄玄虚。学习有利于上通下达的学习诸家楷法。 二、贴不是越古越好。 古人有“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说法。明代赵宦光在《寒山帚谈》说:“学法书,必不可先学下品轨辙。古人云‘法上仅取中’,成言之也。至其实际,要知中由上出,下由中来,不师其师,而师其徒,谬审矣。”我认为赵宦光这种讲法不能死搬硬套,一师者不一定是上,对每个学书者个人来讲也并不一定都要“上”才好,米芾在学书时也曾学欧,也不觉的会胜柳体。我们学的古代遗留的碑贴,很多破损不堪,有的变的连字也认不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初学者去学。现在有些人学欧体从黄自元学,我认为这是明智的。我们不能一讲到学书,就从古代入手,难道今人真不如古人。要有眼光,如果身边的人就有相当功力的书法水平,不学习岂不可惜。下面介绍一些碑帖供选择(这些碑文你都可以到民族书画艺术交流社群的锦囊版块去找艺术锦囊,锦囊内容书法初学者入门者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楷书类: 1、《北魏郑文公碑》 2、《北魏元怀墓志》 3、《魏张猛龙碑》 这里是( 猛龙碑锦囊。 4、《魏崔敬邕墓志》 5、褚遂良《大字阳符经》《雁塔圣教序》 6、欧阳询《九成醴泉铭》 7、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8、颜真卿《勤礼碑》、《告自帖》、《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李玄靖碑》 9、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10、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 隶书类:1、《乙瑛碑》 2、《礼器碑》 3、《张迁碑》 4、《石门颂》 5、《曹全碑》 6、《史晨碑》 行书类:1、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 2、李邕《李思训碑》 3、颜真卿《祭侄稿》 4、苏轼《寒食诗帖》 5、黄庭坚《松风阁诗》 6、米芾《蜀素帖》《苕溪诗》 草书类: 1、 皇象《急就章》 2、 王羲之《十七帖》 3、 孙过庭《书谱》 4、 张旭《古诗四帖》 5、 怀素《自叙帖》《圣母帖》《大、小千字文》 6、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 7、 王铎的草书 篆书类: 1、《散氏盘》 2、《石鼓文》 3、《峄山碑》 4、李阳冰《三坟记》
3、书法字帖怎么用
1、这种字帖,是临帖用的。2、临帖: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3、临帖“三法”:?对临:将范本置于眼前,开始时须看一笔写一笔。?背临:不看范本,只凭印象将诸字临写下来。?意临:临写范本时,追求行气及整体的神韵和意境。4、学习书法,要把临帖看作是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打基础。临的次数越多、临的范围越广,基础就越牢固。
4、初习钢笔字,用那种书法的字帖?那位书法家的字帖适合初级练习者
呵呵,看起来你还是一个挺有趣的女子,对于书法的初学者而言,一般来说是先从楷书入手,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著名书法家韦斯琴女士就曾说过学书法从何种书体入手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行书的产生年代本来就早于楷书。 你买李放鸣先生的行书帖是可以的,另外,钢笔帖出得不错的还有田英章先生,丁永康先生等等,买庞中华的也可以。 当然,钢笔书法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远远不及毛笔书法,如果你想在更加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里遨游,我建议你去学习毛笔书法,而且这也可以促进你对硬笔书法的用笔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学习钢笔书法光光临习钢笔字帖是不够的,还必须用钢笔临写古代名家的书法字帖,由于钢笔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古代法帖都适合用钢笔临写,在这里就向你推荐几种比较适合的吧,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姑比目帖》赵孟頫的《洛神赋》,《五牛题跋图》,陆柬之的《文赋》,米芾的《蜀素帖》等等。这些名帖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的,其艺术魅力远高于今人所出版的书法字帖。 最后,祝你天天进步。(∩_∩)…哈哈。
5、初学书法,临摹谁的字帖比较好?
楷书公认的是抄严真卿和柳公全,俗话说严筋柳骨嘛,但严体肥硕,一般认为柳体间架严谨,更宜初学。行书则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名家如王羲之、米芾等。王羲之的字没有习气,比较适合初学,属于妍的风格,练好王体后妍这一路基本上就可畅通无阻了。王字的字帖选择首推《兰亭序》,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其真迹现已失传,目前传世的均是摹本,其中公认最好的摹本为唐人冯承素所临,虽为摹本但它流传有序,知名度极高,被元郭天锡评为:“书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毫鋩转折,纤微备尽,下真迹一等。”所以还是有很高的学习价值。但有一个遗憾就是该帖字数太少,临摹是感觉范字不足,弥补的方法是同时参考练习唐代怀仁的《集王书圣教序》,这是怀仁和尚将王羲之的字收集后组字成文,虽为单字集成,难得的是各字于文中意气相连,并未因拼凑而显疏离之感,可见怀人的一片苦心,所以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正可以和兰亭序对照使用、互补不足,成为学习王体的绝佳素材。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