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欣赏和评价国画?
欣赏和评价5国画的优劣的标准是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归纳的“六法”,这是千百年来被绘画界和书法界所公认的。哪六法呢:“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采、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齐白石都把九十岁了,可他的话依然是气韵生动,笔力遒健,章法独具,换别人恐怕早已文思枯竭了吧。可以说,齐白石的画六法具备,他的“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可谓悟到了艺术的真谛。 气韵兼力、格制俱老、变异合理、彩绘有泽、去来自然、师学舍短。及粗卤求笔、僻涩求才、细小求力、狂怪求理、无墨求染、平画求长”这些中国画欣赏和评价的语义,理解了你就能理解国画的精髓。 中国人的美学观点;以自然为美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现在街上的女人,这样风格的已经非常少了! 中国书画,书法是基础,没有书法的基础,你就不懂中国的艺术!丰子凯的画非常简单,但是,大家为什么非常喜欢他,一个是意境,还有就是纯厚的技法!
前几天范增在说,画画主要还是技术的磨练!这个应该非常正确!哪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关键是你能不能够表达出来! 简单说,中国画的“意境”说其实和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禅”很有关系。尤其是如齐白石那样的“文人画”更甚。离开了“禅”的意境追求,恐怕这幅画的“中国特色”就丢了一半的分了。而有了这个“禅”意的矛盾审美标准限制,中国画在大部分的题材中就不容易有更多的思想和哲理追求。这是“传统”国画的致命伤。不改革,不会有发展的机会了。 个人以为,当代是不可能出大书法家和大国画家的,因为现在主流书画界的人,心思都太势利,太小器,缺乏坚守和境界,当然也不愿下苦功夫,无论是人的境界还是笔墨的水平,都太水。
有几个有些趣味的,却只是在故纸堆里找僵尸气,令人作呕,而那些曾经大肆流行的所谓流行书风,就是胡闹,不提也罢。 中国的美术界文化程度普遍低。过去是那样,现在也是如此。从进人的那一关开始,招人的品行和文化层次就决定了以后的产品:虚狂和低格调。所以,中国的美术匠气十足,盲目跟风。和传统的小家子的文人画品味一脉相连,那怕现在他们能熟练地操作西画技巧。中国人的画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表层,也就很不错了。无疑,齐白石的画是做到了这一层的。至于涉及深层审美意识,无论现在还是过去,这个圈子天生的缺少这种底气,因为这是由这个圈子里的人的品行和文化层次决定了的。
西画和国画审美意识完全不同,前者求真,反映的是科学精神,后者求意,反映的是传统文人的情调。
西画代表人物,拉菲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所代表的审美意识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意识所望尘莫及的。比加索说的话不能太当真。 绘画的本质就是复制自然。因为自然的美是绘画技术所不能完全再现的,西画同样也做不到,更不要说国画了。另外,摄影艺术也同样做不到。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是一种自我的包装,当不得真的,所以,从纯价值尺度看,求真的西画肯定高于写意的国画,因为那更接近绘画的本质。国画本质上也是复制自然,只是技术手段比不上西画而已。所以,只能追求写意,正因如此,国画框框套套太多,已脱离了绘画的本质,成为国画自身的障碍,这也是中国文人的品味所决定的,如看国画就看字这种论调就一种。抛弃纯价值尺度,国画作为一种小家子气的画种有它特定品味和审美受众,也算是一种风格,从这点上讲,有其自身独特性,可以成为与西画并例的一种风格,仅此而已 我也反对“西方中心论”还张之洞那句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下贴些大师的作品,细细品味吧!
2、如何欣赏国画
1.注意欣赏作品的气韵美中国山4519水画很讲究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由此,神韵美是一种高级的审美享受,也是中国画追求的目标。2.注意欣赏作品的意境美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所以,欣赏山水画,只注意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注意欣赏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充满着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她博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3.注意欣赏作品的笔墨美山水画同人物画不一样。人物画讲究用笔精确,细腻传神,它的束缚很大,而山水画特别是写意山水画追求的是笔墨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和激情宣泄,讲究用笔用墨、讲究皴法、讲究急缓顿错,讲究一波三折、讲究韵味,就像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其实艺术的高境界是相同的。4.注意欣赏作品的诗合美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着诗词在其中,其珠联合璧,诗情画意,也是人们审美享受的一大方面。例如,郑板桥善画竹,再配上一首七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意境真是美极!
3、如何鉴赏中国画?
你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鉴赏中国画表面:
初68看国画,要欣赏的不仅仅是画面,还要看下列各项是否精美。
1.画工:
一幅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表现,我们往往主观的评价一幅画的优劣,主要还是受画工的影响。
2.书法: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中国画画面上常伴以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之笔,使画增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良莠。
3.印章: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画家的印鉴,题字者的私章,衬托用的闲章,收藏者的印章,欣赏者的印章,鉴证者的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的内容,盖印的位置等,都在评价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鉴赏家的印鉴,可鉴真伪。4.装裱:
中国画的装裱别具一格,常见的有纸,绫两大类。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称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风味,对现代的裱画方式有影响力。好的装裱,能把一幅画衬托得更为精美悦目,名贵大方。
5.框饰:
如用压镜方式将画藏在玻璃框下,其采用的框边材料、颜色、大小等对画的美观影响极大。近年北美画家多采用西式框饰代替中式装裱,亦颇有可观。
6.内涵:
中国人欣赏字画不单单欣赏表面工夫,更着重作品和作者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7.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书法,老手多苍劲有力,雄浑生姿。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
意境亦表现出作者的功力。所以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所不同,这表现的就是功力。
8.布局:
布局看来像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提诗,盖印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虚,故从布局中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9.学养:
功力及布局,可于画面窥其一二,至于作者的学养,对其作品影响至大。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著名文人,其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一种“书卷气”。画家与画匠之分别,学养是条件之一。10.人品:
字画中的诗文词句,往往代表作者的心声。一首好诗,亦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句,亦给作品画龙点睛。最难得的,就是作者能为自己的画面题诗,不抄袭他人旧作,更显独特。至于书法亦然,
抄一首古人的诗,别人看来,只观其字,因为内容不是作者心声,而是古人翻版而已,到底欠缺了作者的灵魂。12.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压角,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对作品的影响很大。从印文中亦可见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以上对中国画的鉴赏,较侧重形式美,属于表面欣赏。只是停留在初级鉴赏阶段。
如果能从作品产生的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从作品创造的意境中领悟作者的用心,与画家一同喜怒哀乐
,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提高了一个层次,达到了由感官进入到理性鉴赏阶段。如果能对中国画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把画家的具体作品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考察,找出它的继承和成就,认识画家的独创性,并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作品的意义,那就进入到了更高的理性阶段。
中国画的鉴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标准,而中国画的鉴赏标准往往和创作的标准是一致的。最完整的古代中国画创作和鉴赏标准是‘六法论’,他是南齐人物画家谢赫提出的。了解古人的评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的品评古代美术作品,做到以古人之法评古人之画,以解其意。
4、如何鉴赏国画
鉴赏国画从以下几方面:1.画工 画家的作品,可表现548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体现,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2.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3.印章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价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4.装裱 中国画的装裱独具一格,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5.内涵 中国人欣赏字画不独欣赏表面功夫,更着重于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的相互关系。6.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的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功力。7.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8.学识 功力及布局可以从画面窥其一二,至于作者的学识,对其作品影响很大。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著名文人,其作品与众不同,就是一种“书卷气”。画家与画匠之别,学识是条件之一。9.人品 西方画家,往往浪漫不羁,游戏人间为乐。而欣赏者只观其画而不理画家的私德。中国人不同,画家或书家如行为不检、道德败坏、声名狼藉、大奸大恶者,即使其书法美术如何精美,亦无人问津。试问谁家高悬曹操、秦桧等奸臣作品,而岳飞的“还我河山”,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成为人尽皆知的好匾额,就是这个道理。11.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2.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5、对国画作个赏析,怎么作?
一般对国画做赏析从以下11个方面着手就应该是非常详细了,下面兜底润68祥和您分享一下书画鉴赏与赏析的11个方面。1.书画的画工:画家的作品能反映出画家的成就。画面的形象是画工的具体体现,兜底润祥鉴赏一幅作品的好与坏、值得收藏与否,画工的主观影响占大数。2.作品中的书法:中国书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其中最不同的就是中国画中的书法。中国画中常有诗句出现,而诗句却是书画作品画龙点睛之比,它使画生色不少。而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通过鉴赏作品中的书法是否精进可窥作者功底。3.书画作品中的印章: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如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章、鉴证印章等。在收藏鉴赏的过程中,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价之列。在古画当中,一般会有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鉴赏出作品的真伪。 4.书画作品的装裱:中国书画的的装裱与众不同,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种。纸裱粗犷,绫裱精细。裱边的颜色、接驳、裱工等个个细节有特殊的讲究。5.作品的内涵:兜底润祥欣赏书画不独鉴赏表面功夫,更着重于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的相互关系。6.功力: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的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功力。7.布局: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书画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8.学识:功力及布局可以从画面窥其一二,至于作者的学识,对其作品影响很大。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著名文人,其作品与众不同,就是一种“书卷气”。画家与画匠之别,学识是条件之一。9.人品:西方画家,往往浪漫不羁,游戏人间为乐。而鉴赏者只观其画而不理画家的私德。中国人不同,画家或书法家如行为不检、道德败坏、声名狼藉、大奸大恶者,即使其书法美术如何精美,亦无人问津。试问谁家高悬曹操、秦桧等奸臣作品,而岳飞的“还我河山”,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成为人尽皆知的好匾额,就是这个道理。10.诗句:书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1.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书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fa8.cn/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