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希堂法帖》与《淳化阁帖》哪部字帖好?
两部法帖都是官刻的,《三希堂法帖》是清朝的,刻印粗糙,选帖杂而不精。许多是根据临本翻刻的,与原作差的更远了。《淳化阁帖》系北宋初期刻印的,刻工精细无比,宋版书的价值,我不说你也知道。由于宋朝尚保留许多晋朝的墨迹,所以刻字与原帖更接近。所以,你应选择《淳化阁帖》
2、《淳化阁帖》刊刻于什么时代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宋淳化三年(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
3、中国三大刻一有淳化阁帖、绛帖,请问还有哪一帖?
大观帖,中国北宋官刻丛帖。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霭。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
4、求王羲之淳化阁帖+译文
原文:适得书。知足下问。吾欲中泠。甚愦愦。向宅上静佳眠。都不知足下来门。甚无意。恨不暂面。王羲之。知欲东。先期共至谢吴处。云何欲行。想忘耳。过此如命。差凉。君可不。今日寔顾不。迟面。力知问。王羲之。比奉对。对兄以释。岂一。汝不可言。未知集聚日。但有慨叹。各慎护。前与嫂试求屏风。遂不得兹为也。奄至此祸。情愿不遂。缅然永绝。痛之深至。情不能已。况汝岂可胜任。奈何。奈何。无由叙哀。悲酸。日月如驰。嫂弃背再周。去月穆松大祥。奉瞻廓然。永惟悲摧。情如切割。汝亦增慕。省疏酸感。兄灵柩垂至。永惟崩慕。痛贯心膂。痛当奈何计。慈颜幽翳垂卅年。而吾勿勿。不知堪临。始终不发言。哽绝。当复奈何。吾顷至勿勿。比加下。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伏想嫂安和。自下悉佳。松上下至。乖隔十八年。复得一集。且悲且慰。何物喻。嫂疾至笃。忧怀甚深。穆松难为情地。自慰。犹小差。然故勿勿。冀得凉渐和耳。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惟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言一。此诸贤粗可。时见省。甚为简阔。远顷异。多小患。而吾疾笃。不匾得数为叹耳。宰相安和。殷生无恙。时面兄。当宣兄怀。啖豆鼠伤如佳。今送。能啖不。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成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秋中感怀。异雨冷。足下各可可耳。胛风遂欲成患。甚忧之。力知问。译文:刚刚得到书。知道您问。我想中冷。很糊涂。向住宅上静好睡眠。都不知道您来门。很无意。遗憾的是,没有暂时面。王羲之的。知道想东。提前感谢一起到吴国的地方。为什么要走。想忘了。经过这样命令。略凉。你可以不。今天真看不。迟面。努力了解问。王羲之的。遵从回答。对兄弟以释放。哪一个。你不可以说。不知道聚集太阳。只要有感慨叹息。各慎护。前和嫂子试着寻找屏风。就不能这样做了。突然这灾祸。情愿不就。缅甸是永绝。疼痛的至深。情不能已。何况你怎么能胜任。怎么办。怎么办。由于没有叙述哀伤。悲哀心酸。时间像奔驰。嫂子逝世两周年。上月穆松周年。瞻仰廓然。永远只有悲摧。爱情像切割。你也增加羡慕。省疏淳化阁帖酸感。他的灵柩垂到。永远只有死羡慕。疼痛贯穿心腹。痛应该怎么计算。慈颜幽蔽将近三十年。但我们不要不要。不知道能胜任治理。始终不说话。梗阻绝。该当怎么办。我一会儿到勿勿。比增加下。省另。具备以下大小问。为安慰。多分散。想念您在心情。武昌等你。也有许多远宦。您兼具。并多次问不。我近来病重。救命常常忧虑。我粗略平安。知道您情到。早晚城市。动静清和。想必您出使回来。准备时候州将桓公告诉。安慰感情。盼望您有使命的。谢无奕外任。多次写信问。没有别的。仁祖天去。言罢悲哀心酸。怎么可以说。我想嫂子安和。从下都好。松树上下到。隔离十八年。又找到一个集。又悲又安慰。什么东西比喻。嫂嫂快到重。忧思很深。穆松难为情地。自我安慰。就像小差。所以不要不要。希望得到凉缓和了。凡随从都有有问题。粗略平安。只有修记载在远方。音讯不敷。在情。司州病重。不果西。公私可恨。您所说的:。全部情况。我没有异议。各问想必您别具。不再说一。这是你们大体可以。当时被撤销。极为简单宽。远顷不同。很多小问题。而我病重。不到几为之感叹罢了。宰相安和。殷先生没有还好。当时面哥哥。当宣哥哥怀。吃豆鼠损伤如好。现胡桃在送。不能吃不。得到您毛毡。胡桃药两种。知道您到达。戎盐是重要的。这是吃所需。知道您认为需要服用。方回最近的。不允许我这个想法。知道我的希望。这里有成说。无缘见到你。因为当一笑。秋中感念。不同雨冷。您都可以可以啊。脾风就想成患。非常担心的。努力了解问。扩展资料:淳化阁帖的流传记录与特色: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淳化三年(年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经影印出版,复现了《阁帖》的本来面目。年03月,明代拓本《淳化阁帖》亮相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卖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淳化阁帖
5、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哪个好,请介绍一下。
我个人比较喜欢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宋太祖淳化年间所刻的《秘阁法帖》因为刻于淳化年间,故被人称之为《淳化阁帖》。原帖共为十册。但今可见的宋代内府原刻《淳化阁帖》仅余三册,即第六、七、八册。均为王羲之的书法。此三册民国初年曾为李瑞清所藏,后辗转流传到安思远先生之手,年8月安先生曾将《淳化阁帖》带回国内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展出,为此中国书协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首都的书法界人士争相观看。日本的一个书法代表团临时更改了行程,专程从外地赶到北京一睹为快,因在京未预定宾馆,只得连夜赶回驻地。为配合展览,文物出版社专门出版了此帖。我国书法泰斗启功先生专门为此书撰写了“真宋本淳化阁帖的价值”一文。启老在文中写到:“北宋时《阁帖》中古代名家字迹,社会上已经不易见到,所以《阁帖》最初拓本一出来,便有许多地方加以翻刻……。书法大家赵孟頫记载他所得到的《淳化阁帖》十本,已经是几次拼凑而成的。”《淳化阁帖》的珍贵已经略见一斑。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