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完书法作品怎么盖章
写完书法作品以后盖章是很有讲究的,这也是评定一幅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书法大家对盖章都非常注意的。盖章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只和您说一种最常见、最常用的吧。其它的您在以后逐步的学习,您的作品用这一种盖章方法应该足够。如下图:这是在最后盖两个章,不过这个盖的也不算太好,这两个章还应该同时往下来一点儿,让后面的空白再小一点儿就更好了;另外也可以盖圆的章,但两个章的大小不要相差太多,而且要离开一定的距离;第三,如果盖圆章,一定要盖在方形的上面,不可到下面。当然,这幅作品并不是什么好作品,只是用它来说明以下盖章的问题,
2、印章应该怎么在书法作品上盖
书法钤印是一件作品完成的最后一道程序,位置合适了69则锦上添花,位置不合适时将破坏通篇的效果。钤印应该盖在落款的下方。印章的位置是否合适决定于落款位置的高低。款字位置高时可同时钤姓名印和字号印,款字位置低时,只钤姓名印即可。最需要提醒的是钤姓名印要对准落款一行字的中线,偏离中线就会影响作品感觉。引首印一般钤在第一字和第二字之间。引首印与姓名印之间也有联系,如果落款处只钤姓名印、字号印两个,引首处只钤一个印,古有“印不过三”之说。扩展资料:印章,亦称图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制作材质有 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分类:朱白文印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画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画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画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子母印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见。六面印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参考资料:印章–百度百科
3、宣纸怎么裁?印章怎么盖?
普通宣纸: 三尺: 50 四尺: 69 六尺: 97 中堂: 宽度为69 长度自裁 条幅、横幅 : 四尺对开 一尺大概0.3米 四尺对开: 指将四尺整张宣纸(长宽 * 68公分左右)沿竖方向裁为两张,一张的长宽是*34。假如卖字画,就是指的这样一片,而非两片. 你如果竖写,这样的效果是一幅条幅。就写一段名言、一首诗词等,也可以如下面横幅写几个大字,然后左面落款。 如果横幅,写四五个大字,然后落款。四尺对开这样横幅用纸不适合写多的字,这样好看。我建议你写“天道酬勤”、“尊师重教”、“宁静致远”、“厚德载物”等。按照中国书法格式,从右到左,左边落款,落款竖写,从上到下。 印章盖法讲究: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 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法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4、知道书法或国画盖章有什么讲究?怎么盖?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一副再好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如果章盖的不合适宜,那么这不符合一副佳作的标准。章分为好几种,有闲章,吟首章,腰章,落款章等。要根据作品尺幅的大小和风格来盖。章印可以凸显一副作品的灵气,所以如果是大家,可以找名人来刻章,如果只是爱好者,不在意这个问题,但是章刻得必须拿得出手来。
5、篆刻技巧:怎样盖印章
铃印是刻印最后的重要程序,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技巧性很强,铃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印章的艺术效果,不可等闲视之。韩天衡《豆庐印话》中说:“铃印自有学问,蘸泥太重则污,蘸泥太轻则漏。铃印太重则死,铃印太轻则浮。轻重虚实得体,再现作者本意,也需多实践方始可以悟得。”因此铃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垫物一般用纸并放置于玻璃板、石板、硬木板等平整材质上。稍大的印章垫纸可略厚,较小的印章垫纸则要薄一些。如果印泥质量极佳,甚至不必垫纸。2.蘸泥首先蘸印泥要均匀。印章蘸取印泥时,动作宜轻,切勿用力猛德或者乱换方向,这样会把印泥中的艾绒纤维打断,久之容易使泥质受损起毛,并钻附印面,影响印蜕质量。正确蘸取印泥的方法是,左手固定印泥盒,右手拿印轻快蘸取,边蘸边转,略带擦势,要反复多次,务必使印面的每个部分都要受泥均匀。蘸泥次数,根据天气冷热、印泥的新旧不同而有所差异,热天或新泥,蘸泥次数相对少些;冷天或旧泥,蘸泥次数则相对多些。再则,蘸泥要适量,太多,泥会外溢,使白文线条变细而朱文线条变粗;太少,印蜕则不清晰。5.铃盖在铃盖印章时,必须在印章四周均匀用力,心手相应,似重而实轻,切戒性急。小印、细朱文印向下用力不能太大,要用虚劲,大印、白文印,用力可稍大,但不得使印章移位,否则,印面空处之印泥沽于纸上,粗白文印转细,细朱文转粗,印文失真,面目全非。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而后,徐徐揭印起,不可急躁,印愈小,愈宜细心。为了使印章铃盖清晰,过大之印章,蘸好印泥,压在纸上后,可将印石与纸全部翻转,视印面受泥情况,用拇指盖在纸上轻轻按擦,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有人用印泥盒或其他硬物按擦,不可取,因其无弹性,效果不佳)。给书画作品上盖印,要使印章端正,方形的容易做到,圆形或椭形印,贝要小心,认真铃盖,为了确保准确端正,可先盖于另纸上,垫于要盖处下面,放正,然后根据透过来的印形铃盖则万无一失。在册页和装裱好的书画作品上铃印,难度较大,因宜纸一经装裱纸面便发硬,应先用湿毛巾在盖印处稍微润一下,用印泥盖来回按擦,使其平整,然后铃印,效果贝佳。常常见一些不懂篆刻的书画家挥毫完毕,在书画作品上铃盖印章时,太不讲究,拿起印面钻糊糊的印章在印泥盒里胡舌猛德几下,便在置于毛毡上的书画作品上直接狠狠一按了事,动作“潇洒”,效果模糊,管什么细朱文满白文,作为印人,顿生宝剑没有赠与英雄之慨,此种盖印之法万不可取。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