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口碑好的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口碑的硬笔书法作品欣赏,我强烈推荐新浪的哦。新浪内是一款由新浪公司开发的多容人视频互动聊天工具。集成同城交友、婚恋交友、财经股票、同龄相约、音乐歌舞、情感驿站、网络教育等频道。新浪有教学类版本的客户端下载的,你下载安装后可以去新浪找找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2、沁园春雪硬笔书法格式
《沁园春·雪》正文部分书写格式为从上至下,从右至左。落款格式为从上到下,从右至左;先署名,再写创作地点等其他信息,再年月日,最后盖章。如图所示:扩展资料:一、书法落款常识1、称谓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2、上款客套词或敬词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正、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3、下款客套词或敬词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属书、醉书、嘴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4、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制石、篆刻。5、日期历代书画作品中表述日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日期的了解,能使我们在阅读临习碑帖法书的时候,掌握书家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面貌,了解一幅书法作品的所处年代及历史背景,对提高自身的书画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古代书画家一般采用帝王年号与干支历、农历按需要相结合的方法来纪年、月、日。如王羲之《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永和九年”是帝王年号,“岁在癸丑”是干支历法的纪年。又如释慧湛《佛说生经》:“陈太建八年岁次丙申”。二、《沁园春·雪》创作背景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年1月号。三、名家点评近代诗人柳亚子《沁园春·雪》跋: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四、作者简介毛泽东(—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落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3、硬笔书法 行楷
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都挺不错的…我觉得圣教序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合适!不知道你练过毛笔没有…如果练过,可以用写毛笔时候的感觉写硬笔,比较好上手我一开始就是那样练的!如果没写过也不要紧…书法!无论软笔硬笔…刚开始都是模仿…而且要坚持!所谓日日功…坚持下去相信你一定会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4、硬笔书法什么字体好看?
练硬笔书法的几点5997建议,仅供参考:一、 不要凑热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流行书家的作品要谨慎,初学者缺乏鉴别力(包括曾经的流行书家,尽管他们可能风靡一时,如庞中华、司马彦等,这些人的作品看看就可以,不值得一学)的,就好比你学古筝不要跟着女子十二乐坊或者街头卖艺或者随便网上一个视频学。要学就要跟着大家学,当然,真正的大家不一定为世俗所熟知。二、 最好跟书法史上的大师学,如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这些大师的作品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和广大书法人的检验的。当然,他们传世的都是毛笔字碑帖。 三、 如果对第二条感到不便,退而求其次,要向现当代继承了大师一二精髓,稍有来历有内涵的硬笔书家学习,硬笔楷书如田英章、卢中南,等,硬笔行书如谢非墨、骆恒光、吴玉生等。田英章、卢中南、骆恒光、任平都有字帖行世,四、 当代硬笔楷书好的书家很多,硬笔行书好的著名书家太少,好的又不著名,这就是所谓高手在民间吧,如罗一农、曾伟子、李炯峰等。五、 简评现当代硬笔书家。庞中华:学魏碑出身,硬笔字习气太重,十分死板,速度又慢,不宜学。评分70席殊:硬笔行书字学米芾,功夫欠火候。评分75司马彦:楷书写的是印刷体,行书路子野,咸俗不可耐,丑不忍视,观之作呕三日。评分不及格,给个30分吧。田英章:毛笔楷书师欧阳询,功力深厚,形成田氏欧体,只是写得过于拘谨,硬笔楷书也是田欧,还不错,行书尚可。毛笔楷书评分90,硬笔楷书85,硬笔行书78-80吴玉生:硬笔行书较有内涵,但稍感平正,初学者学之无妨。硬笔行书评分85谢非墨:著名书法家,书风成熟老辣,硬笔行书90-95骆恒光:硬笔行书源出王米(王羲之、米芾),可观可学,硬笔行书评分:90任平:硬笔行书灵动飘逸,但缺点是时有轻浮乏力之笔。硬笔行书评分85王正良:与骆恒光、任平同属浙派,但功力不如二人,名不副实,硬笔行书评分70-80罗一农:非著名硬笔书家,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得主,其获奖之作的品位很高,惜神龙见首不见尾,作品难得一见。评分:92曾伟子:洞口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楷、行、隶俱工,尤擅行书,行书功力深厚,硬笔书极佳而不为大众所知,网上仅有毛笔书。总体评分96,硬笔书评分98李炯峰:隆回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天分极高,品位极高,擅长行、草,硬笔亦佳,网上作品很多,包括硬笔,但不适合初学者,总体评分96,毛笔行、草评分98,硬笔书评分95张秀:女书家,有大令(王献之)风,但硬笔楷书又死又硬,不足师法。硬笔楷书评分:70丁永康:硬笔楷书一般60,硬笔行书不值一评50。陈舟波:硬笔行书如鸡肋 70贺东祥:湖南籍书法家,硬笔楷书佳,硬笔行书一般,毛笔书反而更好。硬笔楷书评分85,硬笔行书65,毛笔楷书90,毛笔行书85骊一平:硬笔行书与骆恒光相似,评分86陈立雄:硬笔行书源出米芾、王铎,潇洒有灵气,评分90顾仲安:名实难副,不推荐。评分50陆维中:难脱俗气。评分70刘惠浦:(魏晋书风)楷书尚可,行书难看,硬笔楷书评分70-80,硬笔行书评分50
5、硬笔书法分类
硬笔书法是用硬69笔书写汉字的艺术。然对‘硬笔’概念的界定不出以下二类:一类是铅笔、钢笔、圆珠笔、水笔等由西方工业文明所造就的半自动化书写工具;另一类是较难确证起源的竹笔、羽毛笔等传统性工具。由这二类工具通过各类媒介而在纸等媒体上留下的痕迹,并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可称之为“硬笔书法”。书法在当今日趋发展的形式下,线条的艺术性越来越被书界所重视。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曾说:“在书法表现的要素中,我看重线条。线条是由条形到神韵的最重要的手段、桥梁,更确切说是基因。”各大书体、各书家字体,各书法作品品位高低的差异,也与其线条特性及水平高低的不同重要相关。书法作品的创造,首先是线条美的独特的发现和创造。可见,线条是书法的基因,是书法风格和品位高低的标志,是书法创作的首要。 线条这一说法(或曰概念)是否适用于硬笔书法?人们常常认为,钢笔线条一细二硬三露四单一,故应放弃或淡化对其线条的追求,而应重视对其结字、章法、神韵等的探索。这种看法是“钢笔字”的一个误区。毛笔尚且讲多大笔写多大字,钢笔也应说多粗笔写多大字,常用钢笔粗细的单一,与写出的字相比,主要矛盾是笔细,或曰字大,就其硬笔书法意义而言,应有一套粗细不同、弹性各异的笔,再加之对纸和垫板的精心选择,事实可以证明,钢笔线条能够由单一走向丰富。硬笔书法的成熟就在于其线条的完善,它不仅具备书法线条的一般属性,而且也应独具硬质弹性的特性,由此构成了独立的硬笔书法线条。 硬笔书法的线条如此重要,然而线条在实际中又显得薄弱,因此我想就本文对其在性质、类型、线条美学价值方面作系统的探讨,藉以抛砖引玉。 一、硬笔书法线条的性质 “ 硬笔书法线条的性质总体定位在‘骨形筋露微肉’六字上。具体有九个性质,曰‘九感’:一曰“形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得其形,其走势于骨,肇于自然,而微肉裹其外,其形或直,若针、若锥、若枯槁等;或曲、若蛇形、或兰叶、若扁舟等。二曰‘力感’。‘善笔力者多骨’,‘多力微筋者圣’。骨生于力,钢笔用力由用力方向及大小而定,并非力大便有‘力感’,而是善力者方有‘力感’,善力者笔稳笔健且融自然,有力透纸背之感。”(1)三曰“律感”。即节奏之感。由用力大小、书写速度、线条粗细等诸方面变化的节奏而构成,律感便是诸方面“阴阳”变化的韵律,是心感手感的律动合一。四曰“意感”。它乃线条所借自然诸物之意象,是其抽象的“原始美”,它既单纯、基本、典型,又丰富,“沈鹏曾说过‘单纯包括万物,丰富趋向一体’。五曰‘质感’,即为‘内劲之美’,是线条的‘真质美’。或挫或巧或丑或媚或俗或雅或今或古等,此感靠字内外功夫去涵养。六曰‘静感与动感’。静者稳定但单一也,在乎于线条单纯、粗狂;动者飞扬也,在乎于线条丰富、变化及线条间的意连。楷书线条以静为主以动为辅。(2)七曰“个性感”,即“风格感”,是硬笔书法家个人风格、书写习惯、基本功底、审美情趣等在线条中的反映。“个性感”具有典型性、唯一性、借鉴性和可借鉴性,是书家成熟的表现。八曰“含蓄感”。“线条的单纯不是平铺直过,用硬笔作书最忌平直而过,当暗藏波澜;线条之含蓄表现为美学思想的“中和”和用笔复合用力渐动和微动(甚至不易察觉)之统一。”(3)九曰“迁移感”,即有移植、改造、提炼、简约毛笔书法线条的“表象感”,虽然是硬笔书法线条,却有毛笔味。 现代硬笔书法既植根于传统毛笔书法之中,又寄否定于毛笔书法之外,全赖出新于硬笔书法特色之上。硬笔书法线条尤为如此。 二、硬笔书法线条的类型 如果说线条性质是它的“内涵”,那么线条类型则是它的外延。硬笔书法线条的种类也随着其发生、发展、繁荣而逐步丰富起来,真是千姿百态。“但按线条衍生的源头对其逻辑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流畅的线条、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及刻写之间的线条。”(4) (一)、偏重发钢笔特性的“流畅的线条”。这种线条产生缘于钢笔书写流利便捷的实用性。提倡这种线条的有八十年代的庞中华、顾仲安等。庞中华在平动基础上又注意了用力轻重变化,其线条光滑且有粗细之变,由起收笔简约、实用而美感;顾仲安楷书线条注意了对起收笔的适当强化,然中间用力较均匀,其线条端庄而单一。后来人们开始注意了线条全程书写,既抓两头又重视中间变化,形成了这类线条的规范,这类线条实用美观,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实用派硬笔书家所喜爱。 (二)、借鉴毛笔书法线条——“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早期涉足硬笔书法的书家,大都是毛笔书法家,如邓散木,他十分强调仿效毛笔线条的特征,但这仅仅是起步,却是可喜的。“到八十年代的硬笔书法热,硬笔书界开始注意了毛笔线条用硬笔技法的诠释,这样便出现了‘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它的出现是硬笔书法发展的必然,是书法传统钢笔化的时代的结晶。涩重的线条采用的是逆锋运笔或匀或非匀用力的笔法,而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往往采用‘小巧灵活的调锋’,使顺峰变为逆锋或反之而实现。”(5)显然,这种线条具有传统性与艺术性,颇有“帖味”,为书界所青睐。 (三)、借鉴篆刻单刀法的“刻写之间”的线条。“以刀代笔”的甲骨文、单刀法的篆刻、篆刻的边款、浩瀚的碑林,对以硬质材料为笔的钢笔书法影响很大。“谢非墨由此提出‘将硬笔书法本质界定在写与刻之间’‘并咬定青山不放松’。这种线条不仅留有墨迹,而且还有深深的划痕,作品背面粗糙不平。其笔法笔先冲入纸面,行笔间用力下压‘其颖如锥’,深入进纸,或停或回收笔。其线条具有‘简洁、刚健、棱角分明’的韵味;”(6)这种线条颇有“金石气”,有时还有浓烈的“碑味”,为书界所喜爱。 三、硬笔书法的线条美 硬笔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线是书法中最基本的元素,线在我国造型艺术中,又是最简洁、最概括、最单纯而又最深刻的,是人类生命的象征。“日本近代画家村上华岳说过‘线是贯穿整个宇宙的最根本的东西’”。(7)线条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映入欣赏着眼目的也是线条,也是欣赏者沟通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美的享受,心灵上得以慰藉、净化和震撼。线条是硬笔书法艺术的主旋律,是灵魂,作为纯艺术的寻绎,书法家可以紧紧抓住线条反复“锤炼”反复“讴歌”。如果说,毛笔的线条能充分自由的在点、线之间快速变幻身形的话,硬笔的线条唯有可怜的拖着自己清瘦的身段翩翩起舞。如此的先天不足使硬笔在表现形态上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点、线方面。 然而在近年来硬笔书法热潮的兴起,在硬坛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却佳作纷呈,风格迥异,或秀美,或老辣,或雄强,或生挫……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硬笔的线条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特殊的美学价值。那么,硬笔书法线条的美学价值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有论毛笔书法的名句‘书法贵瘦硬方通神’,正好为硬笔书法的线条题写了具有前瞻性的绝妙评语。(8)与毛笔书法相比,硬笔书法的基本形态特征是“瘦”,工具的本质使其特点体现为“硬”这硬非生硬,而是使观者有绵里藏针般的感受。用风格化的名词来提炼它的理想??刚健。刚者,坚强也,如千仞铁塔,稳定压倒一切,充满力度美;健者,挺劲也,是弹性的张力与纸面接触时耕下的轨迹。它决不是拖泥带水,又非蜻蜓点水。其实,比其毛笔书法来,硬笔要达到笔笔中锋的程度要快得多。“晋卫夫人的《笔阵图》中提到:‘善笔力者多骨,骨微肉者谓之筋书’”。(9)“米芾在《自述学书帖》中论述的更为深刻:‘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又,得笔则虽细如鬓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橼,亦褊。此虽心得,亦可学’”。(10)因此,刚为骨,健为肉,硬笔书法线条的本体基调大致可定。 基调一定下,线条在作品中的表现就可以加以衡量了。一幅硬笔书法作品的鉴赏跟其它艺术品一样,首先关注的当属整体美。而组成整体的正、负空间的分割,黑白色块对比的节律,都是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圆、正侧、疏密等诸因素有机调和的结果。抽象地看,是点线在一定时空中按某种一定的节奏所构成的造型。经过对整体的扫描之后,基本的点线品质则是我们要进一步加以赏析的重心。传统的毛笔书法对点线的追求历来是摆在一个很高的层次,甚至在评价一位书法家作品时,往往先看点线功力如何,崇尚无一笔无来历。对硬笔书法来说,工具特性的局限使毛笔书法式的标准称为不太实际的参照系统,但如果作品的点线任其自编自演,一点也不参照前人的宝贵经验,恐怕作品的耐看程度要大打折扣了。毕竟,历史证明:缺乏对线条的理性锤炼将无法产生真正完美的作品,其风格或许能流行一时,但决不会墨泽千秋。二王、颜真卿、米芾、王铎等历代书法大师的杰作可以为证。因此,提高一幅书法作品线条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即是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在刚健的基调规范下,高品质的硬笔书法线条应具有的审美标准可分为: (一)力量美 力量感是书写着力度的运用在观赏者心理的投射。此力量并非可简单地理解为物理学上的概念,虽说只要写字,就肯定要注入力量,但这种所谓的力量,是书法中的一种巧力,是手、指、腕的运作技巧在意识高度协调、控制下且化合了书写者本身审美观念、书写经验的自然运动。体现的感觉一般是“劲挺”。古代书法术语在这方面有很多强调,如力透纸背、万毫齐力、全身力到、笔力千钧。“中国书法在很早的时候就强调笔力,但也有一个过程。在甲骨文时代,笔力表现是无意识的,它受工具的限制,要拿刀刻,当然不会想到笔力有力与否。到汉代隶书的时代,线条应该说表现得比较充分了,但线条的力量感还没有被绝对重视,线条还是依附于文字而存在。真正主动追求线条力量感,要到汉末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其标志是蔡浥《九势》的提出。”(11)硬笔书法虽使用的工具不同,但二者同为书法,就必然有内在的相同的联系。我觉得硬笔在表现力美方面还要优于毛笔,硬不是生硬,硬是力的象征。这种力跟自然力是没有关系的,它完全是一种感觉,是书家在长期书法实践中功力的积累,力是训练有素的笔墨技巧的体现。离开了笔力,整幅作品就会显得毫无生气。这种“力”赋予了硬笔书法作品的生命意义,“生命来源于运动,有力才能有运动,一运动起来便会对线条直接产生效果:有粗有细,有枯有润,有长有短,有变化,有生气,有动感,有质感。”(12)硬笔书法作品力求的就是这种效果,“刚劲之力如铁画银钩,柔和之力似绵里裹铁。尽管有风格的不同,然而都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共性的力度美。富有力度感的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使观赏者在这种凝固而静止的字形中领略到生命的风采、心灵的律动。如果笔力弱薄,书法美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13) (二)节奏美 节奏感的存在就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活泼的存在。我们从节奏感里面发现了一种活力,然后在活力里面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毛笔书法能够表现出很多书法家的个性,硬笔书法也如此,在硬笔书法线条里面熔铸了每一位书家的独特的生命价值,庞中华是庞中华,王正良是王正良。再进而言之,每位书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如: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方向节奏等。“硬笔虽然笔尖的弹性较小,不能像毛笔‘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但要表现线条轻重变化的节奏感,必须重视笔下的提按、起收、行笔变化,即古人谓‘一波常过三折’,否则线条便显得苍白无力,状若死蛇,”(14)无一派生机活力。 (三)立体美 这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因为线条本身是平面化的存在,根本不可能符合三维空间长、宽、高的物理标准,可缺乏立体感,线条就单薄乏味,不耐看。真正的立体感应是沉着、浑厚的并能让人感受到线条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其实,硬笔工具不像毛笔那样由“万毫”制成,它的笔头构造也就由薄薄的二片钢片组构;简单的说,书法所强调的立体感是一种抽象地经过提炼的空间。在创作具体的硬笔书法作品中,又因书体不同、书者的审美趣味各异而自具形态。如写谢继东的行书运笔流利,以露锋为主,线条清劲有力,作者似乎偏爱流畅的力度美。王正良的长篇力作《文心雕龙》则带有较浓的毛笔位,此作点线内敛,典雅含蓄,秀润清朗,作者凭借深厚的毛笔书法功底,使观者领略到了硬笔线条的另一种风采。 综上所述,如沈鹏所说:“线条是单纯的,也是最丰富的;难以单纯,所以其丰富更可贵,也更难得。”(15)在层层探索了硬笔书法线条的物质形态、审美标准后,再就深层挖掘的话,势必触及线条的本体。应为,线条是作者内在意蕴的外在状态。“美国艺术家罗伯特.亨利认为:‘每一部真正艺术品的背面,是存在状态的到达。即比寻常的存在瞬间更长的时刻,无论这种活动性是依赖于毛笔、钢笔、凿刀,还是借助语言,其结果不过是这种状态的副产品。’”(16)概括而言,每幅硬笔书法作品都称得上是书写者的一篇“心情故事”,是每一个人生片段的浓缩记录。对硬笔书法而言,作品是硬笔线条由形到神的美学展露,是对生活当下这一片刻的诗性体验通过笔尖凝聚在纸上的留痕。因此,每位书家保存的等身作品,既是他书风的演变史,又是一辈子的艺术人生记录。 作为线条化的硬笔书法更需要艺术线条无穷的魅力,作为逐步走向独立的硬笔书法艺术更需要硬笔书法线条的独立。作为硬笔书法爱好者,我们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如何把握线条的本体基调并巧妙运用,以及怎样准确表现书写内容的深层内涵,使之和谐结合,并丰富线条的形态趣味,将是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出自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