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作品的尺寸及书写格式
如果是三尺宣,最好是安排正文三行,每行大约7——9个字不等,第三行要留有一定的空白。第四行要比前三行窄,做落款用。落款写上诗句的出处即作者和作品的名字,然后落上年份时令和书写者的名字,比如“甲午孟秋,某某书”就可以了。 如果落款时,诗句的标题太长,一行写不开,可以落两行。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把宣纸直接折成四行,前三行写正文,第四行落款,但落款的字要小于正文字的大小,而且款字的最下沿包括盖的印的最下沿要高于正文的最下沿。当然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书画斋里或网上都有现成的作品图片或关于章法的书籍,可以依样画葫芦,仿照一下。

2、书法常见规格尺寸
书法常见规格尺寸:中国画宣纸尺寸(单位:)?小三尺:50*;大三尺:69* ;三尺全开: 55 ;三尺单条: 27 ;三尺横批: 55 ;三尺对联: 27 ;三尺斗方:55 50;四尺全开: 69 ;四尺单条: 34 四尺横批: 69 ;四尺对联: 34 ;四尺斗方:69 68 ;四尺三开:69 46 ;四尺四开:69 34 ;四尺六开:46 34 ;四尺八开:35 34 ;五尺全开: 84 ;五尺单条: 42 ;五尺横批: 84 ;五尺对联: 42 ;五尺斗方:84 77 ;六尺全开: 97 ;六尺三开:97 60 ;六尺对联: 49 ;六尺斗方:97 90 ;七尺全开: 。扩展资料:书法作品格式与尺寸:书法作品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书法作品创作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格式是作品最终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有对联、中堂、条幅、条屏、横批、斗方、匾额、扇面、手卷、册页、手札等。1、对联: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的两边,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2、中堂: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是用出厂时的原始尺寸,不经剪裁的整张宣纸竖式书写的作品。四尺整张宣纸竖式书写的叫“四尺中堂”,六尺整张宣纸竖式书写的叫“六尺中堂”,以此类推。它的高度(纸的长度)与宽度比约为二比一。3、条幅:条幅指竖式、条状长方形的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条幅一般都由整张宣纸顺长对折裁开书写而成,写在四尺宣纸对开叫“四尺条幅”或“四尺条”;写在六尺宣纸对开的就叫“六尺条”,以此类推。条幅与中堂都是竖式长方形的样式,其区别在于:中堂是用整张宣纸书写而成;条幅是用整张宣纸顺长对开或多开的条形宣纸书写而成。4、条屏: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条幅,来书写完成一篇完整文学内容的书法作品。由两条构成的条屏叫“两条屏”,由四条构成的就叫“四条屏”,以此类推。5、横披: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这种作品,是按宣纸的横边长度来称谓的,譬如:横边长度是四尺的就叫“四尺横披”,六尺的就叫“六尺横披”,以此类推。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宣纸规格

3、五大书法家有哪些书法作品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 王羲之被畅订扳寡殖干帮吮爆经称为书圣,晋代人,他7岁开始练习书法,后在秦汉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风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启后的书法家。代表作《兰亭序》。 欧阳询是唐代人,受晋代王羲之的影响,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形成了险劲而平稳的书法风格。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也是唐代人,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富于创新。他的著名碑帖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争座位》、《祭侄文摘》等。柳公权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较大,风格清瘦、秀丽。柳公杈的著名碑帖有:《玄秘塔》、《神策军碑》等。 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学问渊博,书法苍劲、豪放。他不固守于前代书法家的章法,主张书无常法,同时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苏轼的著名碑帖有:《寒食诗》、《赤壁赋》、《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等。

4、五种书法名家的代表作
1、王羲之(-,一说-) 投资王羲之书法要学习书法史,将他的书法和两汉、西晋书法相比较,可以发现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但法书刻本甚多。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彩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2、王献之(-)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5、优秀书法作品都有哪些
楷书主要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神军策碑》、《玄秘塔碑》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小楷中钟绍京的《灵飞经》我觉得也很不错;行书有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子侄文》,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此三个行书分别被誉为第一、第二、第三行书;草书有智勇、赵孟頫和怀素的《真草千字文》,王羲之的《十七帖》、《丧乱帖》、《远宦帖》以及皇象的《急就章》;隶书有《张迁碑》,《曹全碑》很有代表性,篆书现在很少写,而且实用性不是很强,不易认识,所以目前还没有涉足!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