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曹全碑隶书字帖(初学者:软笔隶书曹全)

1、初学书法,我听老师说可从隶书入门,选什么字帖适合?

隶书的碑帖有 《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孔宙碑》、《石门颂》、《华山碑》、《曹全碑》、《西狭颂》、《张景碑》、《张迁碑》等等。 隶书 汉代为最胜 如果入门用的话 还是 《曹全碑》比较好 因为曹全碑出土时间比较晚 碑文保存的比较完整 初学的比较适合 我是学楷书的 现在掌握得不错了 老师说可以练隶书叻 就 让我买的 《曹全碑》 。 所以 你就买 《曹全碑》 叭 。 嗯 祝你 早日练好 隶书 啦 ~~~ 这是 我自己辛辛苦苦打的 还有亲身经历 的呐 。 所以说 最佳答案 给我叭 。 给我 ~~

曹全碑隶书字帖(初学者:软笔隶书曹全)

2、初学者:软笔隶书曹全碑临帖 我一个字临20遍

初学最好不要这样临,你自己问自己,写十遍十分像字帖了吗,如果还不像你就去背临十遍不像的字,那这样不是巩固你之前的错误吗,这样练完我想进步不会很大的,书法不应该限定个数的练习,应该要一个字一个字不停地写,写到像为止,至少要挺像,才能继续背临。这样记住的就是正确的笔法和结构。

曹全碑隶书字帖(初学者:软笔隶书曹全)

3、古代有名的隶书字帖有哪些

1、曹全碑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2、张迁碑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亦称张迁表颂 。碑高厘米,宽厘米。东汉中平三年刻立(公元年)。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3、史晨碑史晨碑为两面刻,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三月。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刻于建宁元年()四月。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4、乙瑛碑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5、石门颂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与洛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代表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隶书

曹全碑隶书字帖(初学者:软笔隶书曹全)

4、司马彦字帖―隶书曹全碑标准教程

你好,《司马彦字帖―隶书曹全碑标准教程》是本钢笔字帖。司马彦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我个人认为他的钢笔楷书是最好的,其笔画端庄稳重,典雅大气。但是隶书还是庞中华的略胜一筹。字帖的图片内容找不到啊,抱歉了,呵呵。

5、应该如何从《曹全碑》入门,学习隶书?

🙁 怎样临习《曹全碑》 ——结构特点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2.大小相间。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3.布白匀称。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幺”,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类似这样的结构安排,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5.笔断意连。如图七“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写,使充实又不迫塞,中“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又如“禄”字的左旁,其上部的第二平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该是相连的,现在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反而相映成趣。 6.上紧下松。《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它除了较一般汉碑扁平外,又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如图八“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笔画颀长,或直立或分展。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这种上紧下松的结构是形成妍媚秀丽艺术风格的要素之一,它与质朴自然的古拙之美,都是美的化境,不可偏斥。 [ 本帖最后由 于 -6-5 13:44 编辑 ]40. (1.21 )下载次数:22-6-5 13:31图一41. (1.9 )下载次数:23-6-5 13:31图二42. (1.67 )下载次数:18-6-5 13:35图三. (8.41 )下载次数:16-6-5 13:35图四. (8.76 )下载次数:17-6-5 13:37图五. (8.69 )下载次数:17-6-5 13:39图六. (10.52 )下载次数:23-6-5 13:40图七. (8.9 )下载次数:15-6-5 13:40图八43. (4.01 )下载次数:18-6-5 13:44图九。拓片局部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65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