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颜勤礼碑》全文(重要),并且解释一下“碑”究竟是什么?
《颜勤礼碑》全文: 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 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曾祖讳协,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学》有传。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学书,黄门传《集序》,君自作。后加逾岷将军。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馀首。《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仁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事具《国史》。君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义宁元年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大夫勋,解褐秘书省校书郎。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直监,加崇贤馆学士。官废,出补蒋王文学、宏文馆学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迁曹王友。 无何,拜秘书省著作郎。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秘监与君同时为崇贤宏文馆学士,礼部为天策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经局校定经史。太宗尝图画崇贤诸文学士,命秘监为赞,以君秘监兄弟,不宜相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赞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 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驰誉,龙楼委质。”当代荣之。六年以后夫人兄中书令柳 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显庆六年加上护军。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不幸遇疾,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归窆於京城东南万年县宁安乡之凤栖原。先夫人陈郡殷氏Н柳夫人同合 焉,礼也。七子:昭甫,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刘子元《神道碑》。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皆有学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进,孙元孙,举进士,考功员外刘奇特标榜之,名动海内,从调以书判入高等者三,累迁太子舍人。属元宗监国,专掌令画。滁、沂、濠三州刺史,赠秘书监。惟贞,频以书判入高等,历畿赤尉丞、太子文学、薛王友、赠国子祭酒、太子少保,德业具陆据《神道碑》。 会宗,襄州参军。考,楚州司马。澄,左卫翊卫。润,倜傥,涪城尉。曾孙春卿,工词翰,有风义,明经拔萃,犀浦蜀二县尉。故相国苏 举茂才,又为张敬忠剑南节度判官。偃师丞、杲卿,忠烈有清识吏干,累迁太常丞,摄常山太守,杀逆贼安禄山将李钦凑,开土门,擒其心手何千年、高邈,迁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贼,东京遇害,楚毒惨下,詈言不绝,赠太子太保,谥曰:“忠节,曜卿,工诗书草录,十六以词学直崇文馆,淄川司马。旭卿,善草,允山令。茂曾,讷言敏行,颇工篆籀,犍为司马。阙疑,仁孝善《诗》、《春秋》,杭州参军。允南,工诗,人皆讽诵之。善草隶书判,频入等第,历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三为郎官、国子司业,金乡男。乔卿,仁厚有吏材,富平尉。真长,耿介举明经。幼舆,敦雅蕴藉,通《班汉书》,左清道率府兵曹。真卿,举进士,校书郎。举文词秀逸,醴泉尉,黜陟使王钅共以清白名闻。七为宪官,九为省官,氵存为节度采访观察使,鲁郡公。允臧,敦实有吏能,举县令,宰延昌。四为御史,充太尉郭子仪判官、江陵少尹、荆南行军司马。长卿、晋卿、 、充国、质、多无禄早世。名卿、亻胃、倜、 、伦,并为武官,元孙 ,通义尉,没於蛮。泉明,孝义有吏道,又开土门佐其谋,彭州司马。威明,邛州司马。季明、子干、沛、翊、泉明男诞,及君外曾孙沈盈、卢逖,并为逆贼所害,俱蒙赠五品京官。 ,好属文。翘、华、正,岳页并早夭。颖,好五言,校书郎。 ,仁孝方正,明经大理司直,充张万顷岭南营田判官。ダ,凤翔参军。 ,通悟颇善隶书,太子洗马、郑王府司马。并不幸短命。通明,好属文,项城尉。 ,温江丞。觌,绵州参军。 靓,盐亭尉。颢,仁和有政理,蓬州长史。慈明,仁顺干蛊,都水使者。颖,介直,河南府法曹。ν,奉礼郎。颀,江陵参军。颉,当阳主簿。颂,河中参军。项,卫尉主簿。愿,左千牛。颐、 ,并京兆参军。并页、须、[QDDU]、并童稚未仕。 自黄门、御正至君父叔兄弟众子侄扬庭、益期、昭甫、强学十三人,四世为学士、侍读,事见柳芳《续卓绝》、殷寅《著姓略》。少监、少保。以德行词翰为天下所推。春卿、杲卿、曜卿、允南而下,Н君之群从光庭、千里、康成、希庄、日损、隐朝、匡朝、 庠、恭敏、邻几、元淑、敏、温之、舒、说、顺、胜、怡、浑、允济、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著述,学业文翰,交 英儒林,故当代谓之学家。非夫君之积德累仁,贻谋有则,何以流光末裔,锡美盛时?小子真卿,聿修是忝。婴孩集慕,不及过庭之训;晚暮论撰,莫追长老之口。故君之德美,多恨阙遗。铭曰碑就是将字刻在石碑上,帖就是直接写在纸或绢上的字。

2、关于颜真卿的著名作品《颜勤礼碑》的简介,创作背景 和关于颜真卿的一小则故事。
1、①简介:《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②创作背景: 此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 可见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其后“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③小故事:颜真卿作抚州刺史的时候,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可是家里贫困,同乡人不了解他。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诗送给她说:“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他的妻子拿著诗,到州里去办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颜真卿在评判的公文上说:“杨志坚很早就钻研儒家学说,很有作诗的名声,心里虽然羡慕高高地考中科举,自身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俸禄。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终没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只想学朱买臣的女人,讨厌并抛弃自己的丈夫。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给以惩罚警诫,怎么能制止这类轻浮的行为呢?妇人应当打二十板子,任凭她去改嫁。杨志坚秀才,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随着军队暂时担任个职务。”四面八方远近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从此江表一带的女人,没有敢抛弃她的丈夫的。 2、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创立“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3、在书法中,颜勤礼碑有什么结构特点 ?
《勤礼碑》是唐颜真卿71岁时为曾祖父颜勤礼书写的神道碑。此碑笔力沉着内涵,结体宽博,雍容端正,笔势相向而多内蕴,给人以庄重浑厚之感。它既不像《多宝塔》那样方正谨严,秀丽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坛记》那样古拙中透露出几分霸气(夏长先语),是颜氏晚年楷书代表作之一。 《勤礼碑》的结构特点,可概括如下: 1.横轻竖重,对比明显。汉字有许多字都是由横画、竖画,或者是以横竖画为主组成的。对于这些字,《勤礼碑》在结构处理上基本上是横轻竖重,对比鲜明,形式俊美,使人想起了主干粗壮,枝条细劲的苍松来。如“士”字。 2.以纵取势,内紧外松。《勤礼碑》体势多取纵势,这样每个字看上去很紧密,但通过字内部的穿插、揖让、避就、虚实等手法的运用,整个字形端庄、稳重,有一种庙堂之气。如“阙”字。 3.字形方正,豁达端庄。颜字改变了欹侧的结构,用较为端平的笔画写出。左右也基本对称,字呈方形。它吸收了古代篆隶书法,以正面取势,使人感到庄重正大,内涵宏伟。如“故”字。 4.雍容大度,宽博古荡。雍容大度,宽博古荡是颜体的艺术特色,也是其结构特点。圆笔中锋的笔法;并列两竖的相向,造成一种外拓的张力,有力度,动感强;捺画的厚重等都是形成这一特色的重要条件。如“四”字。 总之,《勤礼碑》还有其他特点,以上几点集中体现了雄伟端庄的风格,字字挺拨有力,气势逼人,是学颜的优良范本之一。如果你自己学习,建议你加入中书汇专业书法群,有专业老师指点,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4、张猛龙碑和颜勤礼碑的区别
当然有些影响,不过以你所说,不知道是十岁前自学还是老师教,也不知道当时学的深入吗,不能确定影响大不大。可以重新写起,也可以旧帖重练。张碑是魏碑,颜碑是楷书,风格不一样,初学可用颜碑
5、怎样临习《颜勤礼碑》
(一) 颜真卿(公元七〇九年——七八五年)字清臣,唐代杰出书法家。自署琅琊郡(今山东省东南部)人。代宗时曾被封为鲁郡公,故世称“颜鲁公”。 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三十五岁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天真自然。用笔易方为圆,弃隶法而取篆草笔意,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颜书在书法上的成就和影响极大,千百年来盛行不衰。颜真卿以后的各代著名书法家,大多取法于颜。他的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这些众多的颜字资料,为后人学习颜书提供了方便。 这部楷书习字教范是采用颜体书的代表作品《颜勤礼碑》编辑成的。《颜勤礼碑》系颜真卿六十岁时所书,此碑的点画,有其独特的写法,将在本书第一章中作具体的分析。这里先简要介绍《颜勤礼碑》的字形和点画的特征以及习写此碑的运笔要领,以方便初学者的临习。 (一) 一、字形特点: 体态豁达端庄,雍容大方,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疏密适当,结构停匀,善于避让,字口丰满,竖多相向,字形大体上为长方接近正方。 二、点画特征: (1)行笔雄健有力,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起笔处方笔少,圆笔多,横画起笔多斜角。 (2)点画讲究呼应、贯气。就是说上一笔的收笔和下一笔的起笔之间气势连贯。 (3)同一字中同样的点画,两笔以上便各有变化;同样的部首相遇,也见不同,显得生动多姿。 (4)横画轻、竖画重,但两竖并存时,左竖常和横画一样粗细;中竖都极粗壮有力;悬针竖常多写到该笔画五分之四处方逐渐提收。左右竖画多相向,如:“门”“具”等。 (5)长横多上拱且微向右上角运行,笔画渐细,以顿法收笔。笔画虽斜,但感觉上却是平的。 (6)捺笔有“蚕头燕尾”之态(“蚕头”指笔画的起端象蚕的圆头;“燕尾’指捺笔末端呈分叉状,似燕子的尾巴);长捺常成瓢样的弧形,起笔较轻,出尾处较粗壮,尾端大多较长。 (7)转笔常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内方外圆。这样笔画不能写成弯曲的形状。 (8)“口”字写成上宽下窄状,两面基本对称。 (9)钩法多成鸟嘴状。“竖弯钩”的底部圆转,上部平正,出钩处内方外圆,内直外斜。 (10)“火字点”的四点,有些都作从左向右的同向斜点,也有些是第一点左向。余三点右向。一般中间两点稍细,左右两点较粗。 (二) 临习要领。 《颜勤礼碑》中每个字的每一笔,无不挺拔劲健,可谓笔笔力到。临写时,必须使腕部和肘部都悬离桌面。腕肘离桌可高可低,坐着临写,肘部离开桌面一、二公分即可。肘部离开了桌面,腕部自然悬离。但应注意身体不能倾侧,肩膀不能上耸。总之,以坐得自然,书写舒适、便利为准。 腕肘悬离桌面,是为了在运笔时不受阻碍,使力自然运用到笔尖上来。初学的人,悬腕肘习字,手会发抖,落笔不能控制,行笔不会如意;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习惯。这是要写好字的基本功,不能放松。 《颜勤礼碑》的点画,起笔多用圆笔。圆笔要用藏锋起笔:笔锋着纸先向点画的逆方向运笔,再回锋顺着点画的走向力行。即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收笔时,顺原路将笔锋送回点画内,即回锋收笔。 《颜勤礼碑》的“撇”有多种,有“竖撇”(如“月”、“用”的撇)、“斜撇”(如“大”、“人”的撇)、“平撇”(如“重”、“千”的撇),都要求靠腕力用力把笔锋送到撇端,做到笔到力到。 《颜勤礼碑》的点画,从按到提,从提到按,过渡非常自然,几乎没有骤起骤落的写法,连“折”的写法也都用“暗过”的方法。 要练好点画,还应注意要笔笔留得住。要免于用笔单薄轻浮,就得注意多练回锋收笔。即使是‘撇”,“捺”.“提”等出锋笔画,只要不需呼应下一笔,就都要做到空中回锋。千万不能一“飘”而出,不可收拾。 颜字点画雄强粗壮,挺健遒劲。如只强调其粗壮的一面,写得肥钝臃肿,那就有损于颜字的特点了。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