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太守”和“刺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秦朝时侯是没有太守和刺史这些职位的,那时候叫郡守,监御史,差不多省长和省委书记的。扩展资料: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官。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刺史百度百科-太守

2、古代太守是几品官
隋唐之前 太守大概是在三品,但是权利非常大。之后朝代品级也不大相同,叫法也不大相同,比如知府之类的,但是大概都在四品左右。但是大郡太守品秩比较高,比如北宋开封府就是正三品,最贵无比,太宗赵光义就在这个位子上干了比较长时间。

3、古代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汉代太守基本上相当于市长,是一郡长官。刺史是名义上的一州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从严格意义上讲,“刺史”的工作对象是地方官吏,是监察性质的职务;“牧”的工作对象是百姓,是行政性质的职务。直到刺史变为州牧,才总览一州大权,真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汉武帝设州刺史,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东汉建武十八年重新改回刺史。 刺史是汉朝一个州的最高长官,后来刘焉建议东汉政府把州刺史改称州牧,扩大了州长官的职权,使得军阀割据的形成。在汉朝,州相当于现在的省,郡相当于现在的市。太守是一个郡的长官,就是市长,比州刺史和州牧(省长)小一级。郡下有县,户以上的县的长官叫令,户以下称长。县级以下是乡,乡以下是亭。

4、古代的刺史、州牧、太守、县令有什么区别?
汉武帝时设刺史,官不大,主要负责检查,但是代表中央,所以很牛 州牧就是刺史转化而来的,东汉后期州牧已经掌握州的 行政、军政等大权,等于州的最高长官了(哦,对了,州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检查区,一开始全国设13个州) 后来的朝代有时称刺史,有时称州牧 太守是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守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武帝元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部刺史,置州牧,秩亦二千石,哀帝一度复旧制,不久又为州牧。这个时候的 州牧.刺史相当于省长.级别很高 隋文帝撤销郡,州长官除雍州牧外,均为刺名。炀帝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正六品,任巡察各地之职 唐改良改郡为州,以太守为刺史。玄宗又改州为郡,以刺史为太守。肃宗再复旧制。隋、唐州郡相同;刺史太守亦同。宋以朝臣出知州(或府)事,所任即隋、唐刺史之职. 这个时候的太守,刺史.相当于今之市长
5、古代的太守、刺史、州牧、司马有什么区别吗?都分别是什么样的官职?
州刺史: 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后演变为行政区,刺史(后改为州牧)为其首席行政长官,后来同时兼管兵权。 州下为郡,设有官员为 郡 守: 又名太守,为一郡中的最高长官。 郡 尉: 专为掌管一郡的军事,后来改称都尉。 郡 丞: 为郡 之副长官,掌管文书、治安。 郡下为县,设有: 县 令: 万户以上的县的行政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 县 尉: 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掌握一县的治安。 县 丞: 为县令辅佐。 县下为乡,设有: 乡三老: 为掌管教化的乡官,治理一乡的事务。 啬 夫: 掌管诉讼和赋税的乡官。 游 徼: 掌管一乡的巡察缉捕。 乡下为亭,设有: 亭 长: 管理一亭的治安,兼理该亭民事。 求 盗: 协助亭长,专门从事治安 管理。 亭下为里,设有: 里 正: 掌管一里的民事,是县里任命的不脱产的服役者。 里监门: 协助里正监理治安。 司马与司徒、司工并称“三有司”。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