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真草千字文(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书写)

1、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书写时间

王羲之的七世孙,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继承家风在云门寺练书三十年,书写真草《千字文》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因求书者众多,住处门槛几被踏穿,遂包以铁皮,人称“铁门槛”。其一生用笔无数,废笔盈积成筐,堆迭成丘,特撰写铭文,随同埋入土中,名为“退笔冢”。其所书真草《千字文》,乃王家嫡传,影响深远,西安碑林也有刻石。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贡献有二个方面:一为发“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学者宗匠;二为临集《千字文》,开后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之风。智永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施浙东诸寺各一本,让人临写,后遂成中国儿童的启蒙读物。 智永弟子中著名书法者有智果、释述、释特、辨才、虞世南等。

真草千字文(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书写)

2、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内容简介

传世有二种。一是本册墨迹本,日本小川简斋氏藏。纸本册装,首页已残,仅存二百行,行十字,文中不避隋唐帝讳,又有数字与唐以来传本不同,如“召”,后世本作“吕旦发测菏爻孤诧酞超喀”等。据考,清代杨守敬等以为是唐临本,从书法论此帖笔画丰润,雅有六朝遗韵。二是刻本。宋代薛嗣昌(薛绍彭弟)据长安崔氏藏真迹于大观乙丑()刻石,称为“吴中本”最为可信,现藏于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拓本。另有《宝墨轩帖》刻本,《群玉堂帖》刻残本四十二行,《过云楼帖》本,《戏鸿堂帖》本等,皆已等而下之了。

真草千字文(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书写)

3、真草千字文的字体结构和线条有什么特点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留传千古名迹。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所写两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真草千字文》,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流传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於大观已丑(公元年)摹刻上石,又称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据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感觉和墨迹相比稍差一些。  《真草千字文》是他晚年以当时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成四言文章,便于初学者诵读,识字。这类文章古代即有,而以南朝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千字文流传最广,名人书写而传世者很多。从书史发展来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的规范作用超过了传为东汉蔡邕书《熹平石经》的影响。  《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一笔不茍,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又如苏轼所评:“精能之至,返造疏淡。”此书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 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真草千字文(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书写)

4、真草千字文真是什么字体

是真书和草体的对照啊。真草,亦作“ 真艸 ”书体名,真书和草书。《史记·三王世家褚少孙论》:“谨论次其真草诏书,编於左方,令览者自通其意而解说之。”《后汉书·列女传·陈留董祀妻》:“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艸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袁可立)生平于书无所不窥,旁及书画,真草秀润流丽,隶书风骨道劲。”真书,亦称'今隶'、'楷书'、'正书'。

5、福在真草千字文中的写法

[福]在《真草千字文》中的写法以及历代名家名帖的写法,以便于对照参考学习,体会真草千字文的用笔方法。如图所示:历代名家名帖的写法,如下图: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61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