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斫”在字怎么读啊?
斫拼音:ó简体部首:斤总笔画:9笔顺编码:一ノ丨フ一ノノ一丨解释: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伐。~丧(à )(喻摧残、伤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伤害身体)。

2、什么是科举武会试?
武会试于辰、戌、丑、未年举行,即在乡试的第二年,各省武举人会试北京。试前仍令原籍地方官具结呈报,详该省督抚请咨发司,限八月十五日前转给,并发放进京费用。武会试以兵部侍郎1人为知武举,御史4人为监试,兵部满、汉司官各1人为提调。外场考试官4人,以大学士都统钦简会同兵部尚书、侍郎及御史分闱考试,各闱由各旗派参领2员、兵丁10名巡管。内场正副考官2人,以内阁、六部、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各堂官钦简,同考官4人,以进士举人出身之中书、给事中、郎中、员外郎、主事简派。收掌官派中书,受卷、弥封、印卷官将兵部汉司官遴选委派。考试日期在九月,咸丰九年()曾一度改为八月。内外场的考试内容、方法以及防止舞弊之措施等与武乡试大略相同。武会试考中者还要进行复试,其制开始于乾隆四十年(),方法是:在会试揭晓以后、殿试之前,钦点六部堂官二三员,传集新中武举,按照会试原册所载之弓、刀、石斤重号数,令其逐一演试。若考生成绩与前试悬殊过大,则停试殿试,交监试大臣议处。嘉庆六年()复试时,兼派亲、郡王阅看。会试因为是各省举人一同应试,仿文科例,考官不阅本省举人的试卷。武会试录取名额,顺治年间到康熙初年或、或、或。康熙十八年()定名,分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为北卷,取中50名;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为南卷,取中50名;又满、蒙、汉军取中8名。康熙五十二年()以各省武进士中额偏多偏少,皆因内场只凭文章不知武艺,故往往将弓马优秀者遗漏。嗣后,不拘定额数,各省及满、蒙、汉军武举由兵部会同考官试外场完毕,将合式及弓马好的武举实数开明奏闻,分省之大小,人之多寡,照文进士例,按省临时酌定中额。考官就本省卷择佳者如额取中,乾隆三十一年()后并将上次取中数一并进呈。这样,就使得各省录取率比较均衡。武举会试落第的武举人,可赴兵部拣选,一二等任营千总,三等任卫千总,有愿随营差操者呈请由兵部分发本省各标、协、营任用。这为武举人提供了一条出路。此外,雍正时有按路途远近给会试落第的武举路费10两以至四五两不等之事。

3、关于画家米蒂的生平
米芾(年-年[1]),北宋书画家。初名黻[注 2],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画家、鉴定家、收藏家。米芾祖籍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迁居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号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召为书画学博士,擢南宫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癫之称。宋仁宗嘉祐五年(年),米芾年十岁,写碑刻,临周越、苏轼字帖,人谓有李邕笔法。宋治平四年(年),米芾随从母亲阎氏离乡来到京都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年),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年),由秘书省校书郎改临桂尉。? 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十月,上半年任临桂县、含光县尉,十月后任职长沙,至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米芾来黄州访苏轼。这年,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有这样记载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年),在江淮间,任发运司属官。同年,苏轼生病,米芾多次拜访并送“麦门冬饮子”于北沙东园。东坡有诗《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八月中秋,苏轼去世,米芾作《苏东坡挽诗》五首。崇宁二年癸未(年),由发运司属官改任太常博士、书学博士。崇宁三年甲申(年)仲春,任书学博士,后任无为军知州。崇宁五年丙戌(年),为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大观元年丁亥(年)三月,任淮阳军知州。后卒于任上,葬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丹徒西南长山脚下。扩展资料米芾的趣闻轶事一、装癫索砚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爱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著有《砚史》一书。二、米公洗墨米芾是一位受人崇敬的清官廉吏。据史料记载,米芾为官的一大特点是“用文雅为治,尚礼教,祛淫祠”。北宋绍圣四年,米芾出任江苏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主政两年,多有惠政。期满离任时,乡绅百姓略备薄礼为他送行以示感念,米芾一一婉拒,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还亲自逐一检点行李,生怕家人暗自夹带。米芾发现自己常用的一支毛笔上沾有公家的墨汁,便让家人把砚台、毛笔洗干净后,方离开县衙。米芾临池洗墨,不带走安东的一点点墨汁,清清白白上路,一时传为佳话。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洗墨的水池取名为“米公洗墨池”并立碑记之。三、米芾拜石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满。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米芾

4、宋朝画家米蒂
米芾(年—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扩展资料:名人评价《宋史·文苑传》: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书法家启功:能在中国的北京看到米芾的《研山铭》,饱了眼福。过去看《研山铭》的照片高兴,临《研山铭》高兴。今天我90多岁了,看到了真的《研山铭》原作,是眼福啊!能多看几天就多看几天。明代庐州府同知刘师朱:清风灏气,至今袭人。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宋朝苏东坡:米书超逸入神。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神。米元章书,笔锋灿烂,少奇多怪,意到力寡,正当逸处,却有懒笔。如高阳酒徒,醉后便欲凭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米芾
5、有关豕或者猪的诗词
------------猪------------1.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南北. 南北无名2.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动邻里烹猪羊。--《送刘道原归觐南康》宋. 苏轼3.失马翁言良可信,牧猪奴戏未妨为。--《观棋》宋. 陆游4.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宋. 苏轼5.东征打鼓挂高帆,西上汤猪联百丈。--《荆州歌》宋. 陆游6.岂惟养猪大作社,更卖宝剑添耕牛。--《开岁连日大雪》宋. 陆游7.猪生十子豚复豚,阿莘明年可当门。--《赠黄家阿莘》宋. 陈与义8.白狐跳梁去,豪猪森怒嘷。--《劳坑入前城》宋. 黄庭坚9.常恐不自免,一死均猪鸡。--《畏虎》宋. 陆游10.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宋. 黄庭坚------------豕------------1.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下途归石门旧居》唐. 李白2.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赠范金卿其一》唐. 李白3.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有感五首》唐. 杜甫4.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烧歌》唐. 温庭筠5.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唐. 刘景复6.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宋. 苏轼7.长蛇封豕恣纵横,麟凤龟龙失其所。--《秋夜雨》元. 王冕8.犬豕何足雠,汝自承余殃。--《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宋. 陆游9.稍寻牛豕畦疃行,始得村落鱼菜市。--《次韵七兄青阳驿西阻水见寄》宋. 黄庭坚10.南村北村鼓冬冬,刲羊刺豕祭潭龙。--《春日杂兴》宋. 陆游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