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灰吟》古诗释文和赏析
石灰吟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明)[注释]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清白:指高尚节操。[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2、《经典释文》
以下是北大中文系张老师的一篇论文里引用到有关《经典释文》的不同论著,你可以透过这些论著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二十世纪的汉语中古音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 张渭毅一 《经典释文》音的研究《经典释文》罗列汉魏晋南北朝经师异读,陆德明的注音标作首音。以《切韵》音系为参照,根据各个朝代的经师音切可透视各朝的语音特点,甚至建立音系。从陆德明音切可以离析出六朝标准音系。黄侃、吴承仕、罗常培、陆志韦、王力、林焘、黄焯、邵荣芬、坂井健一、蒋希文、黄坤尧等作出了突出的成绩。罗常培著有《经典释文和原本玉篇反切中的匣于两纽》(年)、《经典释文中徐邈音辨》(年,遗著)等多篇论文。闻宥著有《经典释文反语与广韵切语异同考》(年)。吴承仕著有《经典释文序录疏证》(年)。陆志韦、林焘著有《经典释文异文之分析》(年),林焘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年)。黄焯的《经典释文汇校》(年)对《经典释文》作了全面的校勘,资料价值高。日本学者坂井健一著有《魏晋南北朝字音研究》(年),按照李荣《切韵音系》的拟音构拟《经典释文》反切的音值。王力《经典释文反切考》(年)考证出语音系统,他的《汉语语音史》(年)以此作为建立隋中唐音系的主要依据。蒋希文有《经典释文音切的性质》(年)。邵荣芬《经典释文音系》(年)是音系方面的集大成的著作,从首音考证出陆德明的音系,主张陆氏音系是以金陵音为基础的南方地区的标准语音系,具有跟《切韵》对等的地位,本书列出陆德明同音反切字表,展示陆氏音系格局。黄坤尧编纂《新校索引经典释文》(年),著有《经典释文动词异读新探》(年),首次系统考察了动词随着声调、声母清浊和韵母阴入的变化而显示出的不同的语法功能。

3、书法作品释文怎么填
草书写的中堂、横幅或条幅,按规定都必须注上释文。篆书也是如此。释文注在正文的右侧,以行书或行楷书字体的小楷书写。我个人意见是,如为众所周知的诗词,不注也可,尽量使画面整洁明了为好。

4、倪宽赞的释文
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弘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5、古文 《齐景公 “三不知”》 释文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译文: 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 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处理。”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景公说:“可以。”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景公叹息说:“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