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李翱上言(《读李翱文》的翻译)

1、(文言文 为政之根本)我急需翻译 谢谢 李翱上言:…………………………………..太平之所以兴

李翱上奏,说:“平定祸乱依靠武力,开创太平大业则依靠文治和贤德。现在,皇上既然已经用武力平定天下,不如接着革除弊政,恢复高祖、太宗创立的传统制度,任用忠心正直的人士而不随便怀疑,摒斥奸邪佞幸的小人并且不再亲近他们;改革赋税制度,将以往收钱币改为交纳实物;禁绝地方官吏向朝廷奉献钱物,减免百姓的租税;加强边防,抵抗边境戎狄的侵犯;经常访求待制官员,倾听他们的意见,以使下情上达。以上六条,是朝廷大政的根本之道,也是达到太平盛世的主要途径。”

李翱上言(《读李翱文》的翻译)

2、“”的原文意思和自己的理解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译文: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练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是多么淡泊高远的境界啊!而我们,处于世俗的红尘当中,一些欲望已经根深蒂固,因此,要做到淡薄高远,必须渐渐消除欲望,到最后,才能真正理解“云在青天水在瓶”。可见,“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本是惟俨所言,被李翱融入诗中。李翱得到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潇洒作云,恬静作水,淡薄名利,修身正道。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顿悟,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

李翱上言(《读李翱文》的翻译)

3、“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惟严禅师给李翱说的话,而这句话则是为其指出了一条正道。“此事”?,就是指入道的正途、奥妙。也就是说,你要入道,就必须像佛陀那样,舍江山、舍父爱、舍妻爱、舍子爱、舍人不舍之物,才可达到“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境界。“高高山顶立”,这是一个宽广而高远的境界,就像上界的清廓。“深深海底行”,这是一个深邃而幽微的世界,就好像西方净土。第一句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一位得道高僧的形象。惟俨大师是清矍的,这往往是修炼者仙风道骨的典型风貌。艺术是用形象说话的,比喻是常用的手法。用仙鹤来比喻修炼者,比喻是恰当的,形象是美的。第二句用“千株松”和“两函经”两个美好的形象,传达了世外高人所处的优雅绝俗的环境和居室内身无长物的萧索状况。言简意赅,传神之至。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又引出了此诗的重点:什么是佛法。难能可贵的是,短短7个字记录了一位封疆大吏对一位得道高僧拜访问道的一段历史掌故,给历史(包括文学史、佛教史等)留下了宝贵的一笔。第四句更是神来之笔,单用“天云”和“瓶水”两个简单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是佛法。云在天上是自然的,水在瓶中也是自然的,从万物如一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是自然自在的,达到了佛所说的文字般若的境界。

李翱上言(《读李翱文》的翻译)

4、《读李翱文》的翻译

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象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国家之事,可叹啊!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作。

5、为政之根本 全文译文

李翱上奏来,说:“平定祸乱自依靠武力,开创太平大业则依靠文治和贤德。现在,皇上既然已经用武力平定天下,不如接着革除弊政,恢复高祖、太宗创立的传统制度,任用忠心正直的人士而不随便怀疑,摒斥奸邪佞幸的小人并且不再亲近他们;改革赋税制度,将以往收钱币改为交纳实物;禁绝地方官吏向朝廷奉献钱物,减免百姓的租税;加强边防,抵抗边境戎狄的侵犯;经常访求待制官员,倾听他们的意见,以使下情上达。以上六条,是朝廷大政的根本之道,也是达到太平盛世的主要途径。”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39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