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资讯

赵孟頫归去来辞(墨妙亭的介绍)

1、【仙吕】后庭花赵孟頫 (元)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

小题1:赵曲写景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一幅宁静幽美又灵动清逸的水乡秋暝图。(1分)滕曲写景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萧瑟肃杀凄清的秋景。(1分)小题2:都表达了归隐之志。(1分)赵曲全篇写景,描绘幽美如画的水乡,只在尾句通过描述采菱女摘荷叶戴在头上,互相呼唤归去的情景,寓情于景,间接抒情(含蓄)(1分)表达了归隐之志。滕曲前四句写景,表达人生迟暮之感,后四句直写人事,预想归隐后的田园生活,直抒胸臆(1分),表达了倾慕陶渊明,急于归隐的志向。 小题1:试题分析:赵曲写景的画面:荡一叶轻舟于清溪上。两岸荷塘满目荷花,采菱女一曲清歌惊起栖息的暮鸥。滕曲写景画面:翠荷凋残,苍梧坠叶,千山应憔悴,万木都稀疏。点评: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小题2:试题分析:滕曲的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秋天到来后花卉凋残、草木摇落的景象。“千山”、“万木”极状空间范围之广,有肃杀的秋氛塞空而下之势。中间三句为第二层,写诗人见秋风起,想起自己过去碌碌风尘,不过是为“蜗角名,蝇头利”,虽有归隐之志,但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毅然退隐。表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四句为第三层,设想归隐后的躬耕生活,表现作者的爱憎情绪和取舍价值。全曲以秋景起兴,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倾慕和景仰,以及自己急于归隐的浩然归志。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赵孟頫归去来辞(墨妙亭的介绍)

2、书法家赵梦福是哪几个字

元代 一个王爷赵孟頫写了胆巴碑 前后赤壁赋 出师表 归去来辞 洛神赋 等。

赵孟頫归去来辞(墨妙亭的介绍)

3、后庭花·赵孟頫的情感顺序

【仙吕】后庭花赵孟頫 (元)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中吕】普天乐滕宾(元)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1:这两首曲的前四句都写了秋景,但手法和意境特点各不相同,请作具体分析。(4分)2:这两首曲分别用不同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何种相似的志趣?请作具体分析。(3分)参考答案1:赵曲写景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一幅宁静幽美又灵动清逸的水乡秋暝图。(1分)滕曲写景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萧瑟肃杀凄清的秋景。(1分)2:都表达了归隐之志。(1分)赵曲全篇写景,描绘幽美如画的水乡,只在尾句通过描述采菱女摘荷叶戴在头上,互相呼唤归去的情景,寓情于景,间接抒情(含蓄)(1分)表达了归隐之志。滕曲前四句写景,表达人生迟暮之感,后四句直写人事,预想归隐后的田园生活,直抒胸臆(1分),表达了倾慕陶渊明,急于归隐的志向。对比赏析《后庭花·清溪一叶舟》是赵孟頫创作的一首散曲。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绘水乡一个偶然小景,清雅疏淡,别有神韵,犹如一幅随意点染的水墨画。曲中全然写景,无一句写情,然而读后却使人满心意绪,有出尘之感。普天乐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官场名利的批判,表现了归隐田园的志趣。在构思上颇有佳处。“翠荷”四句写秋景。前二句写眼前景,翠荷凋残,苍梧坠叶;侯二句,一个“应”字耐人玩味,彷佛山若有情,山亦当憔悴消瘦。无情之物遂亦人格化,此乃移情入景之法。这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真切具体而至博大苍莽层次分明;作者连用“残”、“坠”、“瘦”、“稀”四字,写出了百卉俱腓、草木摇落的萧瑟秋景,再加以“千山”、“万木”,极状空间范围之大,于是,疏木衰林、万物悲秋的肃杀之气,塞空而下。秋本无所悲,但因作者有感于岁月迟暮,有如草木凋零,故觉秋景惨然多凄。回首人生旅途,大半生已过,却仍然碌碌风尘,为名缰利锁所羁。故紧接着由景物转入人事,写出了“蜗角”等四句。“蜗角”用以表现对名利的鄙视。然而作者身羁官场,归隐之志未遂,在识时知机、进退行藏的认识上,应该承认自己是输与陶渊明了,一个“输”字,表现了作者对隐士陶渊明的倾慕和自己未能及早归隐田园的悔恨。“黄菊围绕”、“ 良田数顷,黄牛二只”,作者预想归隐后田园生活的蓝图。一想到躬耕田亩,远离风波的自由自在,便欣然神往,故结句以“归去来兮”表示其浩然归志。此曲以景起兴。以情作结,皆统一于落叶归根这一主旨上。中间虚实交错,景与情,古与今,人与我,眼前与未来,时空腾挪跌宕,有对比、有反思、有展望。

赵孟頫归去来辞(墨妙亭的介绍)

4、墨妙亭的介绍

弇山园内最值得一看的当数墨妙亭。此亭《辞海》中也有介绍,可见其身价不凡。据地方记载5,该亭原址在城北的淮云寺中,此寺为元代浙江军器提举官顾信舍宅为寺的。顾信与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私交甚厚,曾拜赵为师,潜心书法。其辞官归故里太仓时,赵孟頫为其临别赠书,写下了《归去来辞》与《送李愿归盘谷序》两幅墨宝相赠,顾信如获至宝,回太仓后即勒石供之,筑亭翼之,起名为墨妙亭。 年 3 月,移至此重建。重建的墨妙亭后壁嵌有按明代拓本重刻的赵孟頫《归去来辞》碑,与唐褚遂良《枯树赋》,以及赵书《重建海宁禅寺》碑等石碑九块,颇得原碑神韵。说起这《归去来辞》碑,还有则小故事,相传明阉党魏忠贤专权,其党羽苏州巡抚毛一鹭在山塘为其造生祠,严令太仓送赵书碑刻,太仓人不愿白白相送,又迫于其淫威,最后在当地学政陆应麟等商议下,想出了敲断碑刻,以保留碑刻的办法,因碑已残损,才得以保存。清代时,此碑移嵌于孔庙大成门壁间,文革时,断碑又不见影踪, 80 年代初,普查文物时,才发现一段作了洗衣石板,一段充作了猪栏垫板,却幸存了下来。亭内“墨妙亭”三字为本邑丹青大师朱屺瞻手笔。当地耆宿王君麓老先生还撰写了“墨妙建新亭,点缀园林景色;文明耀古园,发扬艺术光辉”的楹联,为已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亭内抱柱楹联为潘景郑撰文,沈抱一所书,上联为“墨痕垂娄水,长护新亭同仰之”;下联为“妙迹传鸥波,远珍遗范式高风”。  现墨妙亭所在地为张溥故居学山园旧址,虽为重建,然飞檐凌清虚,回廊摇花影,小憩美人靠,恍然入妙境。门窗与座基,或雕得拙朴简洁,或塑得栩栩如生,皆古意绵绵,疑为旧建。惟亭前王君麓撰文,苏州沙曼翁所书,无锡黄怀觉镌刻的《重建墨妙亭记》,记载了重建大略,始悟新筑。  亭前,蟠槐流溢翠色,罗汉松如护亭门神。此处临水而建,凭栏眺望,但见湖水一碧,白鹅浮其上,紫燕掠春波,对面土坡黛色满眼,四周湖边,或杨柳枝依依,或迎春花灿灿,右有墨浪桥,左有扇形轩,好一幅怡人的画面,领人心旷神舒,俗虑顿消。而亭前湖畔的石栏,乃孔庙月亮池的旧物,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  年代:【宋】 作者:【曾巩】 体裁:【】 类别:【】  隆名盛位知难久,壮字丰碑亦易亡。  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  岘山汉水成虚掷,大厦深檐且秘藏。  好事今推霅溪守,故开新馆集琳琅。参考资料:

5、大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有那些?

书法有:《六体千字文》、《四体千字文》《洛神赋并序》、《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辞并序》、《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感应诗并序》、《秋声赋》、《跋王羲之丙舍帖》、《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中峰和尚诗》、《三门记》、《福神观记》、《妙严寺记》、《苏轼古诗》、《寿春堂记》、《急就章》等。 绘画有:《人马图》、《浴马图》、《红衣罗汉》、《调良图》、《鹊华秋色图》、《重汉叠嶂图》、《双松平远图》、《秋郊饮马图》、《人骑图》、《玄真观图》、《三教图》、《轩辕问道图》、《松石老子图》、《溪山仙馆图》、《玄元十子图》等。著有《尚书注》、《琴原》、《乐原》、《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等。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35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