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范仲淹的诗)

1、武夷山茶诗诗句

最早咏武夷茶的就是唐末乾宁进士徐夤。他在《谢尚书惠腊面茶》一诗中咏道: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香茶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木宛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唐亡后仕闽王王审知。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武夷茶在当时已成为馈赠礼品了,而且那时的茶叶是碎茶。制法是把碎茶加工成茶饼,并在上面印着山水鸟兽的图案。  到了宋代,武夷茶已十分出名了。当时朝野上下,宫廷内外,饮茶之风盛极一时,而且经常举行品茶盛会,谓之“斗茶”。在“斗茶”中,武夷茶又名列前茅。这从范仲淹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里可以看到。  诗日: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宋咸平年间,丁谓任福建漕运使,督造御茶,把武夷茶列为贡品。后来,著名书法家蔡襄任福州知府时,又把武夷茶制成“小龙团”贡茶。苏东坡有诗记曰: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由于饮茶风靡一时,对茶具和饮茶方法也讲究起来。当时在武夷山遇林亭设有瓷窑,烧制一种釉色绀黑、发亮的茶碗。蔡襄在《北苑十咏》诗中写道:“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指的就是这种精雅别致有兔毫纤纹釉斑的茶碗。  元朝大德六年左右,皇家在武夷山卧龙潭附近设有“御茶园”。由于贡茶数量大,百姓负担很重,朱尊在凭吊《御茶园歌》中咏道:“君臣第取一时快,讵知山农摘不毛。”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其《御茶园歌》中亦云:  先春次春遍采摘,一火二火长温馨。  缄题岁额五千饼,鸡狗鼠尽山边村。  武夷茶好,泉水亦佳。这种山泉含有少量有益矿物质,用来泡茶,汤清,味甘,香纯。明代陈观有诗赞曰:  绝献参差翠色连,白云一迳入壶天。  客来不屑求丹井,惟爱新茶煮石泉。  沿武夷伏虎岩东行,穿过一道石门,有一个幽深的岩洞曰茶洞。旅行家徐霞客曾称赞此洞比“天台之明岩更为奇娇也”。洞中有一片古老虬结的茶树,清朝李卷曾题诗赞曰:“乳花香泛清虚味,旗枪浮绿压醍醐。”可见茶洞之茶的名贵了。但武夷茶中最享有盛誉的还是九龙窠的“大红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名。  清代江苏嘉定人陆廷灿,曾在武夷山下的崇安县做过一任知县,他在《武夷茶》一诗中对武夷茶倍加赞赏。诗曰:  桑宁经传熟见闻,弹琴喜访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书论文。  春雷催出仙岩笋,雀舌龙团取次分。  诗中他不仅对武夷茶作了形象的描绘,而且极力称道武夷茶在“清神”“醒睡”上的功效。清人邱华岳也在《重游复古洞》一诗中谈到武夷茶在止渴、益思上的益处。他说“得品茶香渴已减,重吟诗好兴犹增”。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范仲淹的诗)

2、范仲淹斗茶歌的翻译

原文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赏析范文正公这首诗全名《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简称《斗茶歌》,堪称有宋一代茶诗的奇制,远承卢仝《七碗茶诗》,后开杨诚斋《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黄山谷《煎茶赋》,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全诗共六韵二十一联,一气呵成,收尾相应,读来畅快淋漓。前七联两联一转韵,从建溪茶产地、种植、采摘、制作,到北苑民间斗茶,一路写来,如春日行山**中,自是风光无限。诗歌开篇即说建溪茶得来不易,是“夷仙人”移栽过来的,因此称作“奇茗”。建溪茶产于宋代建安,即今福建建瓯壑源、凤凰山一带,因临近建溪口,因而称作建溪茶,又称壑源茶。唐末五代时北苑为南唐宫苑,主要用来为宫廷监制贡茶。入宋之后北苑、壑源、凤凰山一带均称北苑,成为宋代御用贡茶园,所产茶总称北苑茶,又称建溪茶。宋代设福建路转运使,负责贡焙之事。丁谓、蔡襄、宋子安、贾青、郑可简等先后漕闽,专修贡焙,北苑茶从此成为茶中绝品,有大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名号。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说:“建安北苑茶,始于太宗朝,太平兴国二年(公元)遣使造之,取像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至道间,仍添造石乳,其后大小龙团,又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北苑贡茶专供帝王“玉食”外,也分赐大臣。据欧阳修《龙茶录?后序》记载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叙所谓上品龙茶者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至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纸为龙凤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而归,不敢碾试,但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嘉佑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添预,至今藏之。”当时一饼小龙团,值中产人家半年的收入,可见其珍重程度了。苏轼曾有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相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是直指时事的,不无讽喻之意。“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这两句描写北苑贡茶制作情况。宋代制作团茶尤其讲究,茶叶经过蒸青之后,要经入榨、研磨、过黄等程序,去除茶叶草青气和茶膏,惟留馨香甘淡。因而唐宋时期茶叶以甘香为主,被誉为“甘露”。据《福建通志》记载:宋代北苑贡茶属蒸青茶饼类,有龙团、凤团等名号。压制茶饼用模,模具有银模、铜模,圈有银圈、铜圈、竹圈。模形有圆形、方形、棱形、花形、椭圆形等。模具上刻有龙凤、花、草等图纹。其中方形茶饼称“銙”,圆形茶饼称“团”。《斗茶歌》中的“方中圭兮圆中蟾”,是说方形的茶饼如玉圭,圆形的茶饼如月蟾,都是用来形容茶饼形状的。“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两联四句,具体描写斗茶过程。宋代斗茶煎水用瓶,取火用炉,鼎是炉的雅称。《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茶炉用首山铜磨制,足见其珍贵了。中泠水,也称中泠泉。中泠水由南泠、中泠、北泠三眼泉水组成,而以中泠涌水最多,三眼泉水总称为中泠泉,汇聚于扬子江中的金山寺旁,又称扬子江心水。清人潘介《中泠泉记》文章中记载说:取水应在辰时,须依时乘船至江心,用专门的取水器具伸到石窟中取水,“若寻千尺,始得真泉;若浅深先后,少不如法,即非中泠真味。”“瓶携江上中泠水”,是用来形容水的珍贵。“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具体描写点茶景象。关于这两句诗,还有一段轶闻呢。据宋人刘斧《青琐高议》记载:范文正公《斗茶歌》为天下传颂,蔡君谟暇月与希文聚话。君谟谓公曰:“公《斗茶歌》脍炙士人之口久矣,有少意未完。盖公方气豪俊,失于思虑耳。”希文曰:“何以言之?”君谟曰:“公之句云: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翠涛起。今茶之绝品,其色甚白,翠绿乃茶之下者耳。”希文笑谢曰:“君善知茶者也,此中吾诗病也,君意如何?”君谟曰:“欲革公诗之二字,非敢有加焉?”公曰:“革何字?”君谟曰:“绿、翠二字也”。公曰:“可去!”曰:“黄金碾畔玉尘飞,紫玉瓯心素涛起”希文喜曰:“善哉!”又见君谟精于茶,希文服于议。宋代饮茶,最重点茶法,由此又有分茶、斗茶的区分。分茶,是点茶的艺术化呈现。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欧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高,注汤作字势缥姚……”可见分茶是讲究“技法”的,通过汤瓶注水的控制,在盏面上幻化出“怪怪奇奇”的画面。又据陶谷《清异录》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幻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分茶也称茶百戏,又有水丹青、汤戏、茶戏等名称,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幻化成物象的分茶技法。关于分茶法,陶谷《清异录》里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沙门福全能注汤幻字成诗一句,如并点四碗,共一首绝句,泛乎汤表。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福全曾有诗咏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功夫学不成。却笑当年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可见分茶是通过汤瓶在茶盏中注水,运用茶匙(匕)击拂,“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为各种物象者、以及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甚至可以幻化出诗句来,堪称绝妙。南宋时茶筅取代茶匙,分茶技艺尤为精妙,我们观看南宋刘松年《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就可了解其大概了。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归复,宋代点茶法也随之复兴。据说有用笔头蘸水,在盏中“点画”出各种图案,并标为“斗茶”“茶百戏”者,纯属臆造,殊失古意,不足为法。斗茶又称茗战、点试、斗试、斗碾等,和点茶技法接近。通过对茶汤香气、滋味以及是否“咬盏”的较量,来斗出高下。蔡襄《茶录》里说:“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范仲淹诗中所描写的就是建安民间斗茶状况。根据蔡襄《茶录》,斗茶可分为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燲盏、点茶、斗试这几个步骤。燲盏,就是以开水烫盏,保持茶盏温度,这样容易击拂出汤花,以“质厚难冷”的建盏最受推崇。《茶录?茶盏》条:“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然后放入一茶匕茶粉,冲入少许沸水调膏,然后一边注水一边击拂,用茶匙或茶筅击拂茶面以出汤花,以汤花咬盏、如疏星淡月为佳。汤花即沫饽,滋味甘香,饮之宜人。《桐君录》:“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赵佶《大观茶论》描写“汤花咬盏”的形状说:“结浚霭,结凝雪。”“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又据李邦彦《延福宫曲宴记》记载:“(北宋宣和二年冬)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宋徽宗亲自注汤击拂,斗茶试茶,并分赐群臣,可见宋代茶文化是何等兴盛发达了。斗茶除了“相较水痕”之外,最重要的是比试茶香茶味。《大观茶论》论茶香味道:“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宋代斗茶首重香味,以香气清幽、滋味甘滑为尚。然后再看汤花“咬盏”的情况,已定输赢。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范仲淹的诗)

3、范仲淹的诗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这首不就是吗?范仲淹最著名的诗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岳阳楼记》转几个他有名的诗词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越上闻子规夜入翠烟啼,画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书扇示门人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赠锺道士人间无复动机心,挂了儒冠岁已深。惟有诗家风味在,一坛松月伴秋吟。杂咏铿铿千古峄山桐,金石声来造化中。谁道元和无复致,为君堂上起薰风。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范仲淹的诗)

4、谁有赞美大红袍(一种茶)的诗(整篇)

宋代-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翘望半壑茗丛居,琼露圣土古窠育。颂传皇赐红袍披,岩骨茶香醉万里。

5、赞武夷山茶诗

武夷山景区北路口椿辉商务酒店为您服务:芙蓉绿雪悟莲心轻雾凝珠露寒晨,幻若莲心初见魂闲塘一方水荷香,郁郁淤泥养其芳经宿十昼窨花芽,露水芙蓉悟香茶质本洁来心易净,不负容颜负霜花入世那堪泥淖染,出世结缘入禅茶释和心路畔小荷泪痕深,青衣顿首初见人闲塘半亩波潋滟,波面新出叶田田采撷鲜叶入茶芽,荷茶两味双生花辛苦最怜人世乐,一夕成环夕夕玦释然和合脱苦海,勘破放下皆无碍至善心一塘烟雨锁红萼,熙怡内把莲心握清水芙蕖除旖旎,纤纤素手语依依拨开红萼茶一撮,经宿荷香浸茶多手捻香茶忆莲须,慢解细绳散轻花上善若水香馥长,不枝不蔓无哀殇《谢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咏道: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香茶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范仲淹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对武夷茶情有独钟,在《咏茶》一诗中写道: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最早咏武夷茶的就是唐末乾宁进士徐夤。他在《谢尚书惠腊面茶》一诗中咏道: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香茶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木宛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唐亡后仕闽王王审知。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武夷茶在当时已成为馈赠礼品了,而且那时的茶叶是碎茶。制法是把碎茶加工成茶饼,并在上面印着山水鸟兽的图案。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其《御茶园歌》中亦云:  先春次春遍采摘,一火二火长温馨。  缄题岁额五千饼,鸡狗鼠尽山边村。清代江苏嘉定人陆廷灿,曾在武夷山下的崇安县做过一任知县,他在《武夷茶》一诗中对武夷茶倍加赞赏。诗曰:  桑宁经传熟见闻,弹琴喜访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书论文。  春雷催出仙岩笋,雀舌龙团取次分。《咏武夷茶》:春从天上来,嘘拂通寰海。纳纳此中藏,万斛珠蓓蕾。一径入烟霞,青葱渺四涯。卧虹桥百尺,宁羡玉川家。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34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