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资讯

刘炳森隶书作品欣赏(刘炳森得一幅字画市场)

1、刘炳森书法特点和代表作?

刘炳森的隶书个性鲜明,艺术风格自成体系,有不同的书法风格融入其中,带有行书 篆书笔意,给人以灵动、神采飞扬的艺术观感

刘炳森隶书作品欣赏(刘炳森得一幅字画市场)

2、刘炳森得一幅字画市场价能卖多少钱?

不能一概而论,刘炳森书法以隶书见长,而且不少人跟着他学习隶书,比如于国光,他的隶书就是“刘体”,喜欢的人也不少。

刘炳森隶书作品欣赏(刘炳森得一幅字画市场)

3、刘炳森的书法作品一平尺多少钱?

“北京荣宝”(-06-15)拍品号刘炳森年作隶书〈杜牧诗意〉镜心(.5*30),成交价元。合到单价为元/平尺。

刘炳森隶书作品欣赏(刘炳森得一幅字画市场)

4、刘炳森的隶书为甚麽不好

好与不来好看用什么标准来看。消极的自讲刘炳森的隶书没有任何毛病,用笔结字都很讲究,筋骨血肉也都有,这样看来完全是好字。但是作为汉代通行字体的隶书,历来学习的人都是以汉隶为其标准的,把刘炳森先生的字跟汉隶放在一起也确实没有汉隶的审美情趣。汉隶的粗犷肃穆飘逸的艺术性要通过用笔和解法的变化来表现,而刘字全以工稳取胜,自是另一种态度。如此来看刘炳森先生的隶书算得上能品,却不见得算得上妙品神品。不论学什么都要博而后能约,刘炳森这种风格表现的门径完全值得借鉴,不过把已经很简约的刘法当隶法来学习的话恐怕就要把自己逼入死胡同了。

5、刘炳森隶书的特点有哪些

首先,在用笔上,刘先生讲究匀净。刘炳森隶书中很难看到飞白笔法,他似乎在极力回避这种笔法,而对线条的滋润、光洁有着骨子里的偏好(这很能让人联想起“馆阁体”来)。在用笔的力量分配方面,刘先生也处理得非常“公平”:横画一律较粗,竖画一律较细,这种笔法虽然看上去非常卖力,却并未显现出应有的力度,究其因,主要是用笔上铺毫与聚毫运用不当所致。铺毫使线条呈扁平状,这种线条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宽度,但却丧失了应有的厚度,缺乏立体感,给人以单薄的丝绸或布条等扁平物体的感觉,而且又给人以笔始终浮在纸面上,不能入纸的感觉,自然缺乏力度。聚毫所写出的线条则相反,它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给人以破空杀纸、力透纸背的审美效果。古钱币文字就有这种审美感染力。按说,两种笔法并无优劣之别,关键是如何使用。刘先生将聚毫用在竖画上,铺毫用在横画上,横粗竖细,加剧了字形的扁平感,极大减弱了书作的体积感和感染力。在结字上,刘炳森隶书呈现出“满”的特征。无论是多笔画字,还是少笔画字,刘先生都将每个字处理得四角填满。对于笔画多的字来说,这么作要容易一些,对笔画少的字,就需要将笔画加粗加厚,这样的结果便是大小齐平,如古人所谓“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令大”,给人的感觉便是“状如算子”,缺乏变化、缺乏生气、缺乏生动活泼的气象。章法上,刘炳森隶书更是突出了这个“满”字。他的书作,不仅每个单字四角布满,整个作品的四角依然填得很实,每字每行端正笔直,壁垒森严,仿佛一个无比严肃的仪仗队!刘先生几乎对古人“计白当黑”、“以虚当实”的审美观充耳不闻,采取排斥的态度。当代书坛,大概没有第二位书家能像刘先生这样将隶书写得如此标准、如此到位、如此严谨。像刘炳森先生这样毫无浮躁之气,深入继承传统的精神,几乎需要所有书家认真学习。但对刘先生本人来说,却缺乏了一种求变的精神。孙过庭有“平正”、“险绝”、“平正”的三阶段说,刘炳森虽然已经将隶书“写好”了,但这种“好”仍属于第一个“平正”阶段。也许是他的隶书得到了更多认可的缘故,他至今仍然陶醉在“写好”的境界之中。隶书虽然近“俗”,但将隶书写得高古奇崛者大有人在。我们必须说明,刘炳森隶书得到的更多是世俗社会的认可,或者说只是完美地完成了书写(或称为写字)任务,他的隶书,很难说已经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境界,这就难怪有人要说刘先生的隶书是“隶体美术字”了。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34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