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资讯

自书告身帖(自书告身的翻译注解)

1、想要一本楷书字帖 不要碑帖要墨迹的那种 自书告身帖和赵孟頫的不需要了现代的也不要

你的要求很难应对。楷书一般都以唐楷为范本,也有一些人学习一段时间唐楷,把基础做好之后,临习魏楷的也很多。总之,唐楷,魏楷都是碑帖。应该没有墨迹。中国历代书家,也都是从碑帖学起,而成为大家。为什么不能适合于你。或者你的挑剔很难理解。赵孟頫的也不可以的话,还有一位清代书家,是欧体的名人。好像是《欧体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字帖》。但也不能算是墨迹。

自书告身帖(自书告身的翻译注解)

2、盛唐时期的研究卿楷书,行书,其代表作是

楷书代表作是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 东方朔画赞 自书告身帖行草书代表作 祭侄文稿 争座位帖 刘中使贴 湖州帖

自书告身帖(自书告身的翻译注解)

3、自书告身 和 勤礼碑有什么区别?

《颜勤礼碑》这是颜真卿为他的祖父颜勤礼立的墓碑, 系颜真卿撰文并书。刻于唐大历十四年()。 年出土,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是颜氏晚期的作表作品之一,此碑是他70岁所书,较其前书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用笔劲健爽利,结构看似散淡,然开张舒展得宜,奇中生巧妙,险中见平稳。其转折处多提笔另起,而见筋骨。完全形成苍劲浑朴、气势磅礴的颜楷风范。由于此期被长期埋在地下,破坏甚小,字迹清晰,诚是颜之名碑。《自书告身墨迹》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此碑同《勤礼碑》虽都同为其晚年所作,但风格却截然不同。此碑用 笔圆润,甚至有“过肥之嫌疑。虽然它是名作,甚至有人说学颜书不可不从《自书告身墨迹》中摄取神和貌。

自书告身帖(自书告身的翻译注解)

4、自书告身的翻译注解

自书告身肃宗“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颜真卿该墨迹作品一般简称“自书告身”,也有的称为“自书太子太师告”。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诏曰: 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之师对其施行教导。国储指太子, 元良也是太子的代称,因为元良本义是大善,至德,指大贤之士。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要想根本牢固, 必须先有好的教导。若非忠贤之人, 如何可以教诲太子?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喻通“谕”。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此句可这样断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为散官名 ,(散官是表级别的,而职事官是实际行政职务) , 在当时为从二品。行吏部尚书:“行”表示高级别任低级别的职事官。吏部尚书在当时是正三品,因其为二品,故曰行。充礼仪使:充是充任的意思,其实有特派的意味,因为颜真卿有行政职务(吏部尚书), 再特别指命他为礼仪使。礼仪使是专管大典礼仪等事宜的官职。唐玄宗天宝九年始置此职,以后数度停置。六十多年间,唐朝共任命过七位礼仪使, 大都是兼任,颜真卿是最后一位礼仪使。“代宗晏驾,朝廷以公鸿儒,详练典故,举充礼仪使。祗护陵寝,率礼无违,加光禄大夫、太子少师,使如故。”(令狐峘《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神道碑铭》)上柱国:上柱国是勋位中的最高级,共十二级。鲁郡开国公:开国郡公是爵位中的第四等, 属正二品.唐朝国公(第三等)以下爵位前规定加 “开国”二字。颜真卿:人名。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这里说的四科,指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其文章学识, 可作众人之师表。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他的品质﹑德行,才华,按四科的标准来评价,都是每一科最优秀的。懿:音(去声),美好的意思,多指德行。忠谠罄於臣节,贞规存乎士范。作为臣子, 其志忠诚, 其节正直;道德贞正, 可为士之模范。谠:音(上声), 正直的。罄: 音(去声),器皿已空,尽,用尽意思,如,告罄,售罄,罄竹难书.述职中外,服劳社稷。曾在中央和地方供职, 为国家辛勤操劳。述职本为“向上级报告在职时的所为”之义,这里代指供职。中外,朝中和地方。“服”指服役,从事,劳指勤劳。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由于平时重视修德,沉静专注,气量宽宏,执法办事之时,则能解决难题。静专,语本《易·系辞上》: “夫乾,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朱熹注: “ 静体而动用。”直方当出自《易·坤》: “六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悬解犹言解倒悬,谓在困境中得救。山公启事,清彼品流;叔孙制礼,光我王度。晋朝山涛,多有启奏,品评推举廉洁高尚的人才。汉初叔孙通, 曾制订礼仪, 以光大帝王法度。山公谓晋山涛. 史载, 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亲作评论,然后公奏,时称“山公启事”,比喻公开选拔人才。清, 高洁, 高尚, 高明, 形容词动词化。叔孙指叔孙通,又名叔孙何,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曾为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惟是一有,实贞万国,力乃稽古,则思其人。这样的人才一旦拥有, 就可以规范天下人的操行。由于想到古人(之事), 遂念及(颜真卿)其人。惟, 发语词, 无实义。贞, 正, 动词化。万国, 指万邦, 天下, 各国。《礼记·文王世子》云: “一有元良,万国以贞。”力, 功效, 作用,结果之义。稽古, 考查古人之法。《书·尧典》: “曰若稽古。”《后汉书·桓荣传》: “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 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按:自“山公启事”至“则思其人”一段,是肯定指颜真卿有山涛,叔孙通那样的成绩。即作为吏部尚书,能推举贤士,作为礼仪使,能规范国家法律。况太后崇徽,外家联属,况且(正值)为皇太后尊封徽号, 连带惠及其亲属。太后指沈太后, 既代宗之皇后。安史之乱中身陷贼营, 其后不知其踪。德宗尊为皇太后。《旧唐书》列传第二后妃下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建中元年十一月,遥尊圣母沈氏为皇太后,陈礼于含元殿庭,如正至之仪。上衮冕出自东序门,立于东方,朝臣班于位,册曰:“嗣皇帝臣名言:恩莫重于顾复,礼莫贵于徽号,上以展爱敬之道,下以正《春秋》之义,则祖宗之所禀命,臣子之所尽心,尊尊亲亲,此焉而在。两汉而下,帝王嗣位,崇奉尊称,厥有旧章。永惟丕烈,敢坠前典,臣名谨上尊号曰皇太后。”帝再拜,歔唏不自胜,左右皆泣下。仍以睦王述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书乔琳副之,候太后问至,升平公主宜备起居。于是分命使臣,周行天下。明年二月,吉问至,群臣称贺,既而诈妄。自是诈称太后者数四,皆不之罪,终贞元之世无闻焉。” 崇徽指 “崇奉尊称”,即尊封徽号。外家, 指娘家。这里说太后娘家与颜家有亲戚关系, 但具体关系不详。顾先勋旧,方睦亲贤。俾其调护,以全羽翼,基于关怀故旧的考虑,正要好好照顾亲友、贤人。让他调教维护(太子),以使(太子)羽翼丰满。这一句意义不甚明了,只好猜测。顾,顾念;先,旧,均为故旧之义(如同今天人们常说的“沾亲带故”);勋,功劳,此处当动词化。睦,和睦相处之义,此处形容词动词化。一王之制,咨尔兼之。可令其任太子少师。依前充礼仪使,散官勋封如故。根据国家法律,(可)让他兼任。可以命他出任太子少师,原礼仪使一职照旧,其散官、勋阶爵位不变。一,统一,谐调,并不违背之义。咨尔,表示祈使的词。《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邢昺疏:咨咨嗟;尔女也……故先咨嗟叹而命之。后常以咨尔用于句首表示赞叹或祈使。兼之,指让颜真卿身为吏部尚书和礼仪使的情况下再任太子少师。太子少师,在唐时为从二品。而原先的吏部尚书是正三品,所以说这次鲁公的官职(职事官)名义上是升了。但太子少师说是职事官(理论上其职责是监督太子太师),其实是个虚街。太子太师,甚至太师都是只设其位不谋其事的,并不是真的让太师去教导皇帝,让太子太师去教育太子的。所以鲁公的这次升职只是名誉上的。

5、行草书名帖有哪些?

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是书圣王羲之平生作品的最高峰。不过原贴被唐太宗拿去陪葬了,现存的是唐人冯承素以及虞世南、褚遂良的摩本。另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也很出名,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怀仁的《集王书圣教序》和宋代米芾的《蜀素帖》元代赵孟頫《行书心经》也都是名贴。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34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