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恽寿平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恽南田,后改字寿平,以字行。南田是他的号。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是清朝初期最享盛名的花鸟画家。其画作多写生,人称“写生正派”;更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所画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明丽简洁,天趣盎然。他的作品清秀、明丽特点,代替了浓艳富丽,大受欣赏,成为清代院体花鸟的正宗。
2、恽寿平的玉堂春色
虽然很还是比较有名,而且是清初的人,离现在较远… 但是留存下的作品较多,而且玉堂春色不算是他的名作.. 价钱 ,就这副画来说.画幅.5×.5 价格应该在20-30万左右…
3、恽寿平的简介?
恽寿平(——年),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其父恽日初诗文杰出,为“复社”中人。叔父恽向(道生)为著名山水画家,自创一派。受门第书香熏陶。在绘画理论上亦甚有建树,后人为其编有《南田画跋》一书。 生而敏慧,八岁咏莲花,惊其长者。诗格超逸,书法得褚遂良神髓,遒逸可爱,画笔生动,时称“三绝”。初善山水,力肩复古,及见王翚度不能过,则谓之曰:“是道让兄独步,吾耻为天下第二。”于是舍而学花竹、禽虫,斟酌古今,以徐崇嗣没骨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海内宗之,有常州派之称。山水亦间为之,小幅雅秀超逸,深得元人冷澹幽隽之致,然笔力较弱,不善大幅。性落拓雅尚,遇知己匝月为之点染,非其人视百金如土芥。以故遨游数十年而贫如故。所居有瓯香馆,唱酬皆一时名流。卒年五十八,家贫不能具丧,王翚为之经理。有瓯香馆集。
4、恽寿平,字号田文言文翻译
恽寿平,字叫田文。是说恽寿平这个人,字叫田文。字:古代男子20岁之后的标志!有字就代表已经20岁!就是多一个名字而已!
5、我在集市地摊看到两副长卷,<水浒英雄图><红楼梦十二钗>,落款是恽寿平,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是他的真迹
恽寿平(—),原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更字正叔,或称叔子,号南田,江苏常州(武进)人。生于明崇祯六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享年五十八岁。恽寿平是中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的杰出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被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或称“四王吴恽”。有《瓯香馆集》行世。 恽氏是武进世家大族。父亲恽日初为崇祯六年副榜贡生,拜著名理学家刘宗周为师,成为“东南理学之宗”,名震江南。 生长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仕宦之家的恽寿平,自小就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加上天份聪慧颖敏,很快就显示出卓异的才华,“父逊庵授之书,上口即能解义,八岁咏莲花成句,惊其塾师。”这一切都为恽寿平成为著名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不是社会巨变,恽寿平会像祖父辈—样读书,进学,仕宦,终其一生。但是,山海关鼙鼓把他带到了大动乱的时代。 恽寿平的父亲恽日初不愿屈从清廷,带着十二岁的南田和两个哥哥在兵荒马乱中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最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队伍。不久,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十五岁的南田参加了孤城死守。城陷后,南田被俘虏至清兵营,闽浙总督陈锦无子,其妻见南田聪明清秀,把他收为养子。南田虽在总督府过着悠游优裕的公子生活,但他一心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五年后,在杭州灵隐寺主持具德和尚设计下,终于离开总督府,与父亲团圆,回到了家乡。南田少年时代这段传奇经历,曾被传为佳话,广为流布。 “叔子既经丧乱,少壮时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忽如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叔子意气如常。”(顾祖禹《瓯香馆集序》)南田这段出生人死的历练,对他一生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南田走上了卖画为生的道路,以绘画之报酬。在卖画生涯中,他先后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诸匡鼎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翚友情弥笃。恽寿平为王翚作品写的大量题跋,更使王翚的作品锦上添花。《国朝画征录》说:“石谷画得正叔跋,则运笔设色之源流,构思匠心之微妙,毕显无遗。”这类王画恽题的作品,是“世间双绝”。 康熙二十九年,南田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此时,儿子念祖年方五岁,孤儿寡妇“不能具丧”,幸得王翚、董珙、邹显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安排好后事。极妍尽态夺造化色光态韵见真功张庚《国朝画征录》言,恽南田“舍山水而学花卉,斟酌今古,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由是海内学者宗之。”明末清初,山水画坛群雄迭出,阵容壮大。而花鸟画坛力量则相对薄弱,恽寿平敏锐地看到花鸟画坛的这种现象,选择了花鸟画作为突破口,开始了自己的创新。 花鸟画自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以来,形成了黄筌、徐熙不同风貌的两大流派。恽寿平合理吸收两派的技巧,走出了没骨花卉的新路,以此彪炳人间,留芳千古。所谓没骨,指作画时摒弃墨线勾勒,不用墨线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的一种画法。 恽寿平师法造化,主要是对物写生,他常“对花临写”,为花“留照”,为花”留影”。一幅《墨菜》,画上题诗一首:“灌园我在城南畹,他日留君花下饭。晓露新抽翠甲肥,齐锄更□黄芽嫩。何烦问鼎间三□,盐豉和羹烂似泥。最爱山家风趣好,不将肉味胜金齐。”邀来志趣相投的好友,在花丛下品尝亲手栽种的菜蔬,甘美可口,确实远胜过豪门贵族的山珍海味。以没骨法写青菜、芹菜,用笔洒脱,色彩雅淡,极尽笔墨披离清润之能事,菜叶水渍淋漓,有鲜嫩之感。《蒲塘真趣图》由于 条大小不等的鲦鱼,弯着狭长的身 子,争相追逐,形成一个半圆;另有一条脱群而出,鱼头直指落花游 去,与边群形成两个弧形的包围。作者用不同层次的淡墨晕染鱼身、尾鳍,再以浓墨点睛,并使这些鱼背上淡黑和腹部细白的边鳞所闪现的银灰色亮光,在水的波动中充分展现出来,一望而知这群鱼生活得十分自在、快乐。此外,浮在水面上的青萍、水藻,用淡淡的橙黄、花青点染而成,或丛生点点,漂浮东西,或密密层层,牵连成片,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既衬托了活泼的游鱼,又使那一片绯色的落花显得格外醒目娇艳。 恽寿平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 正因为有这样严肃的创作态度,才使他能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高雅的艺术作品。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安石榴》扇面,绘折枝石榴,熟透的榴实硕大饱满,霜皮剥裂,榴子白中带红,晶莹夺目:《半篱秋图》轴,绘秋天常见的老少年和锦葵两种花卉。锦葵由右向左斜冲而上,顶上盛开着黄白色花蕊,层层叠叠,生意盎然;一枝向下斜垂,掌状大叶与老少年相叠,上下辉映。恽寿平的大多数花卉作品,部属于工笔没骨花卉法的范畴,构图单纯,主体突出,配以秀美的题字和诗句,典雅大方。 《锦石秋花图》轴为康熙二十——年所作,以没骨叠色渍染法,写湖石及秋棠、雁来红等秋色,设色淡雅,无脂粉华靡之态,情调秀丽明快,用笔秀逸,却无纤弱之态,为没骨花卉的无上精品。同年所作的《蒲塘真趣图》轴,绘一丛荷花冲泥凌空而上,荷叶舒展婀娜,几枝新叶才露尖角,随风摇曳。一朵壮硕而浓丽的荷花展开了盛放的花瓣,鲜红娇艳,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展示了青春活力和美丽的姿容。在其上下方分别有一莲蓬和待放的花苞。全图荷叶以淡墨铺染而成,花朵用色彩直接点染,色调清丽冷艳,用笔飘逸洒脱。 《南田画跋》云:“笔墨木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恽寿平开创的这种笔法秀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的“恽体”花卉画风,使明代末年的:“钩花点叶”派末流几乎为之一扫,因“有起衰之功”而被尊为“写生正派”。康、雍、乾三朝学他的人很多。 从近代绘画史看,恽寿平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清末岭南花鸟名家居巢在艺术上对他心摹手追,上海画派的任伯年、吴昌硕亦临摹和学习过他的画,当代名家刘海粟亦是从临摹他的白描花卉开始绘画生涯的。有意思的是,由于这种“没骨花卉”的画法,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在词堂庙宇的墙壁上、织绣品的纹样上、陶瓷器皿的彩绘上,亦常可看到题为“仿南田没骨法”的民间绘画。墨雨久令千载秘青山还许少文知恽寿平由灵隐寺住持具德和尚没计解救,回到常州后,为全家生活之资,开始绘画创作,是以山水起家的。与花鸟画一样,南田山水画也能把师古人与师造化糅为一体。他对古代优秀传统十分重视,在认真学习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南田奠定了坚实的技法基础,他不仅学到了古人的技法,且领会到古代大师们的精神所在。 《林居高士图》轴为恽寿平五十岁时的精心之作。图的前景为平坡,坡上丛草杂生,林木环绕。繁茂参天的大树下,有草屋一间,屋中一介高士孤独而坐,拥琴向山,静坐沉冥。屋的四周泉水淙淙,幽篁瑟瑟。紧承平坡的是低矮的平丘,山丘上树木葱郁,涧中山水潺潺,茅舍隐约,山丘后是漫漫水涯,水天尽处,绵延不绝的远山遥相呼应。整个画而异常清幽,却又充满生机,作品已不只是以再现对象为满足,而是致力于作者主观意绪与被表现对象神貌的化合。图中,作者标明“用陆天游画法”。陆天游即元代画家陆广,他的画风萧散幽淡,画树有鸾惊蛇舞之势。此图既把握住陆广风格的主要特点,又不是刻板的模仿,笔墨清灵秀济,风格灵动逸迈,有一种纤尘不染的韵味,这正是南田山水画特有的个人面目。 恽寿平的《瓯香馆集》中有大量涉及书画的议论,无不鞭挞入里,玲珑剔透。他的绘画理论,在清代汗牛充栋的画论著作中,是比较出色的,在清代中已是“久脍炙人口,传播海内”。现代余绍宋更称其:“可谓妙绝古今,更不能赞一辞矣。” ——本文摘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作者:毛建波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