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行草书法口诀?
有个草法百韵歌,宋朝人写的,非常好! ◎草诀百韵歌 宋·佚名(字)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盖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 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 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邻。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 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扫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别支文。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 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
2、王羲之草书口诀
王羲之学习草书的蓝本,最可靠的是索靖的《七月廿六日帖》。此帖由王羲之的叔父所赠。 王羲之章草传世作品甚少,较为可靠的是《豹奴帖》。他的章草,写得非常精美,令人叹服。 王羲之在草书方面的建树,并不是旧体的章草,而是新兴的今草。后人肯定的、崇拜的,就是他增损古法、裁成一体、变古制今的今草。 王羲之的今草书,是在扬弃张芝章草书的过程中生成的。与张芝的章草相比,王羲之的今草使转灵动,点画放纵,笔势流畅遒逸。虽然王羲之笔势的连属飞移多体现在一字之内,但其所呈现的,是神采上的贯通,而非形式上的连属,即是唐太宗所谓的‘状若断而还连’。这样,章草书体字字独立的形态与今草书体流畅纵逸的笔势,这看似不协调的两端,在王羲之的今草书中得到了融汇贯通,别出新貌。 王羲之的今草书,在用笔和结构的变化上,都达到了极致。用笔以方折为主,斩钉截铁,干净简捷,从容不迫。‘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唐孙过庭《书谱》)。点画的‘形’与‘势’,有偃有仰,有正有斜,或长或短,或方或圆,近乎绝技,自然天成。 《十七帖》是王羲之今草书的代表作品。《十七帖》是称情疾书的尺牍。尺牍既是一种文体,又是一种形式,是魏晋以来文人书法的主要载体。北齐颜之推说:‘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 (《颜氏家训?杂艺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灿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为奇观,而想见其为人也!’ (《集古录跋尾》)《十七帖》正是这样一种堪称法帖的尺牍。通篇不假修饰,结构在疾书的情状下随势生发,随机变化。技法与才情,理性与感性,自然地融为一体。
3、硬笔书法口诀
撇捺的关键是出锋,撇要有轻柔之美,捺要有阳刚之气。每天多写“人”字。 横:劲起笔斜上下回笔 竖:劲起笔直下轻出尖 撇:劲起笔左下斜轻出尖 捺:轻起笔右斜下平出脚
4、草书笔法口诀十九条,你会几条
1落笔逆锋入,锋在画中延,点画之伊始,扎实意了然。2提笔锋运行,行进虚提杆,抽丝拉筋出,线条显劲健。3转笔不宜快,笔意重空旋,开张舒展势,作草多环绕。4行笔推向前,笔画即完全,均匀力着纸,草体线条观。5拙笔有快慢,换锋须臾间,快拙软无力,慢拙忌僵板。6蹲笔出轻按,笃实无跃感,如人之蹲行,步履沉甸甸。7顿笔呈关节,深厚要重按,草体字遒劲,力透纸背看。8驻笔浮纸行,迂回相顾盼,务实阻滑笔,墨注聚锋尖。9渡笔失萦带,起止无迹看,神留即画后,笔见未画先。10留笔戛然停,笔意性情见,防滑滞败笔,锋毫向空抬。11抢笔半虚实,空势在横端,直侧空实抢,抢法堪可研,圆蹲出直抢,侧抢偏蹲现,笔湿当空抢,实抢值墨干。12侧笔作点姿,写点不一般,飞动增气势,夷中可求险。13衄笔下复上,不似回锋观,为使笔画坚,逆笔除飘然。14涩笔滞柔滑,媚中把拙参,涩处不宜多,平添节奏感。15急笔似闪电,心潮涌瞬间,催僵化拘泥,草体传气概,16打笔抖精神,空中落笔悬,犹如坠石沙,笔触生光彩。17纵笔写开来,气度大不凡,放开笔画写,舒展笔势哉。18振笔须坚实,中锋破其难,凝滞顿消除,飞动生姿颜。19摄笔草境界,跌宕墨波澜,五合交臻备,笔短意长焉。
5、行书偏旁部首写法的口诀和规律
具体的写法要根据具体字形而定,没有特别具体的规定。这是字形五要素(曲势,等距,穿插,粗细,提按)中穿插的内容,即如果右面字形偏大,左边的偏旁就写窄些,所谓“让右”;右面偏小,就写舒展一些。宗旨是,字形要稳,不要有歪、偏的感觉。建议:先仔细观察临帖,把字周围打上正方形米资格,研究笔画间的穿插和偏、让关系,体会不同结字方式的处理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