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文中叫他赵孟,却不称全名赵孟頫呢?
赵孟頫(ǔ)(年10月20日 —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2、书法家赵孟和赵孟頫是同一人吗
赵孟頫是一位古代(唐)书法家,他的楷书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颜欧柳赵”四大家。至于赵孟就不清楚是谁了。
3、书法家赵孟读音
赵孟拼音:[à è][释义] 指 春秋 时 晋 臣 赵盾 及其后代 赵武 、 赵鞅 、 赵无恤 。 赵氏 世代执掌 晋国 朝政,贵显无比。《孟子·告子上》:“ 赵孟 之所贵, 赵孟 能贱之。” 杨伯峻 注:“ 晋国 正卿 赵盾 字 孟 ,因而其子孙都称 赵孟 。 孙奕 《示儿篇》云:‘ 晋 有三 赵孟 : 赵朔 之子曰 武 ,谥 文子 ,称 赵孟 ; 赵武 之子曰 成 , 赵成 之子曰 鞅 ,又名 封父 ,谥 简子 ,亦称 赵孟 ; 赵鞅 之子曰 无恤 ,谥 襄子 ,亦称 赵孟 。’” 明 方孝孺 《寿善堂记》:“虽有 陶 猗 之富, 赵孟 之贵,不能延其年於须臾。”
4、元代赵孟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元代赵孟頫?他是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5、关于赵孟黻的故事
赵孟黻的一段轶事 赵孟黻(”黻”字多用”兆页”)号雪松,其妻管道升亦才华出众.一次赵雪松欲置妾,以小词调管夫人云:”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赵女何图分?你年纪已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夫人答云:”你浓我浓,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雪松得词,大笑而止. (赵孟黻,元代书法家,善书画通诗词.史论界也有说文人画在元代才臻与成功,赵孟黻开其端,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继其后.我很少读史,更不研究.只找了点赵的资料帮助了解他一下.为了看那则轶事) 小小一段文字,让我感觉里面的信息量之大,让人联想之多.起初以为陶学士一定应是陶渊明,还差点弄出笑话,后来问朋友,得知乃北宋大文人陶谷,听说还是一代大臣。看来陶学士也有很多轶事啊?以前高中时的语文课几乎没接触过此人,大学更没,起码现在还没。一定要找来看看.这个”苏学士”我猜应该是东坡吧?不太敢确定,我就假若是苏东坡吧? 先说管夫人.何止才华出众,绝对是个”情场高手”.我说她情场高手没有指她风流之意,我非常非常愿意相信她是个对爱情对家庭对夫君专一的绝好女子.她的精明不是哪个女人做得来的?哪个女人有她的才华支撑着她的精明?赵孟黻绝对是挑了灯笼找的,不,是人家的命,天赐的.当然我不知道后来赵有没有再找,或是偷偷的找,逛过”窑子”没?我实在不敢相信这个才子能做到,在那个朝代?可他们终究是一段绝美的姻缘.只是有时他们驾驭不好内心的”猛虎”而已.是赵孟黻驾驭不好.:) 陶谷,想必也是个”出世”的风流浪士了.暂且没有他的资料。我到想象一番如果是陶渊明,他去世外桃源能否带着”桃叶桃根”呢?:)以后找来陶谷的资料,看看他的那些”散事”再好写. 苏轼,我一直记得他的<江城子>.每次读都同情并爱怜这个”大男人”.我不管他一生有过多少的女人,逛过多少窑子.就凭他的<江城子>我愿意说他是绝对可以立得上”牌坊”的好男人.让诸位男士感动并自鉴一下: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点说明:以前的笔记上记赵孟黻,号松雪,现手头的《中国美术史纲要》上写号“雪松”。不解,问朋友,他说是“号松雪斋主人”。那么到底这本《中国美术史纲要》是不是有误呢?他可是大学教材啊!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设在一所党校院内的教师进修学校的墙壁上看到的一牌匾“。。。。。七界二中全会”;前天在校园的一个张贴栏上看到“。。。第界歌手大赛。。”如果用英语去写会不会出现这些错误呢?我们可是大力提倡英语教学的,不少学校还有英语单科成绩限制的。还望大家看我的文章时也帮找出几个错字,好让我进步,我是渴望进步的。也望大家以后写东西小心点别给人留下笑柄,尤其是要张贴的一些文字。我们可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国民啊。)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