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有东方朔这个人物吗
有,以下是他的简历。东方朔(前-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幼年失去父母, 由兄嫂抚养成人。东方朔从小聪慧灵敏,刻苦好学, 到二十几岁时,已精通《诗》、《书》、《易》及孙子、吴起兵法, 加以善剑术、富文才,能言善辩, 深得乡里器重。当时正值汉武帝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开拓疆土, 意欲大展宏图而广招贤良方策之际, 于是东方朔上书自荐说“臣朔年22岁,身高九尺, 双目像悬挂的明珠, 牙齿像编排整齐的玉贝,勇猛比得上卫国勇士孟贲, 敏捷不亚于王子庆忌, 廉洁可与齐国大夫鲍叔比美,信义超过信士尾生。我自信能够成为天子手下称职的大臣。”他这种毫不谦逊, 锋芒毕露的言行, 让汉武帝称奇不已, 于是下旨召为公车令(管理百官上书及皇帝征诏事宜)。 臣现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目若悬珠,亮如朗星,齿若编贝,勇赛孟贲,敏过庆忌,廉似鲍叔,信如尾生,凡此种种,德才兼备,列为天子重臣不为过也。臣东方朔冒昧再拜以达上听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 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 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 “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 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 备加称颂,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
2、历史上真的有东方朔这个人吗?
历史上是有东方朔这个69人的,《史记》一篇叫《滑稽列传》里有记载的。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现代文翻译):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郎官,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屡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屡次赐给他绸绢,他都是肩挑手提地拿走。他专用这些赐来的钱财绸绢,娶长安城中年轻漂亮的女子为妻。大多娶过来一年光景便抛弃了,再娶一个。皇上所赏赐的钱财完全用在女人身上。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武帝听到了说:“假如东方朔当官行事没有这些荒唐行为,你们哪能比得上他呢?”东方朔保举他的儿子做郎官,又升为侍中的谒者,常常衔命奉使,公出办事。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以为先生是位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在朝廷里隐居的人。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爬在地上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所谓金马门,就是宦者衙署的门,大门旁边有铜马,所以叫做“金马门”。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偶然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留传后世。现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术,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例举。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是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事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累积长达数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看来您还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译留传后代,子孙长享荣华。如今不是这样。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将四海之外的疆土连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盘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贤与不贤,凭什么来辨别呢?当今因天下广大,士民众多,竭尽精力,奔走游说,就如辐条凑集到车毂一样,竞相集中到京城里向朝庭献计献策的人,数也数不清。尽管竭力仰慕道义,仍不免被衣食所困,有的竟连进身的门路也找不到。假使张仪、苏秦和我同生在当今时代,他们连一个掌管旧制旧例等故事的小官都得不到,怎么敢期望做常侍郎呢?古书上说:‘天下没有灾害,即使有圣人,也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才华;君臣上下和睦同心,即使有贤人,也没有地方建立他的功业。’所以说,时代不同,事情也就随之而有所变化。尽管如此,怎么可以不努力去修养自身呢?《诗》说:‘在宫内敲钟,声音可以传到外面。’‘鹤在遥远的水泽深处鸣叫,声音可以传到天上。’如果能够修养自身,还担忧什么不能获得荣耀!齐太公亲身实行仁义七十二年,遇到周文王,才得以施行他的主张,封在齐国,其思想影响留传七百年而不断绝。这就是士人所以日日夜夜,孜孜不倦,研究学问,推行自己的主张,而不敢停止的原因。如今世上的隐士,一时虽然不被任用,却能超然自立,孑然独处,远观许由,近看接舆,智谋如同范蠡,忠诚可比伍子胥,天下和平,修身自持,而却寡朋少侣,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你们为什么对我有疑虑呢?”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建章宫后阁的双重栏杆中,有一只动物跑出来,它的形状像麋鹿。消息传到宫中,武帝亲自到那里观看。问身边群臣中熟悉事物而又通晓经学的人,没有一个人能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下诏叫东方朔来看。东方朔说:“我知道这个东西,请赐给我美酒好饭让我饱餐一顿,我才说。”武帝说:“可以。”吃过酒饭,东方朔又说:“某处有公田、鱼池和苇塘好几顷,陛下赏赐给我,我才说。”武帝说:“可以。”于是东方朔才肯说道:“这是叫驺牙的动物。远方当有前来投诚的事,因而驺牙便先出现。它的牙齿前后一样,大小相等而没有大牙,所以叫它驺牙。”后来过了一年左右,匈奴混邪王果然带领十万人来归降汉朝。武帝于是又赏赐东方朔很多钱财。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仅仅是善于言谈吗?”对此感到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到临终时,它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后来班固的《汉书》里也有《东方朔转》,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历史人物,并非虚构
3、我国历史上有东方朔这个人物吗?
有的 东方朔(前-前93) 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688482大臣、文学家。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 过了一段时间,他不满意目前的处境。一天出游都中,见到一个侏儒,恐吓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问他为何,他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像你这样的人,无益于国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侏儒听后大哭起来。东方朔对他说:「你暂时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他来了你去叩头谢罪。」一会儿,武帝乘辇经过,侏儒号泣叩首。武帝问:「为何哭!」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对我们这些矮小的人都要杀掉!」武帝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如此说。东方朔回答道:「臣朔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这些话。那矮子身长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那矮子饱得要死,我饿得发慌。陛下广求人才,您认为我讲的话对的,是个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罢退我,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皇上听了哈哈大笑,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这样见到皇帝的机会就多了些。 一天武帝在宫里玩耍,把一只壁虎放在盂盆下要大臣们猜是何物。大臣们都猜不出。东方朔上前猜道:「它是龙吧,没有角;是蛇,却有脚,它跂跂脉脉地会在墙壁上爬行,这不是壁虎,就是四脚蛇!」皇上说「是的」,便赐给他十疋缎子。接连又叫他猜,他都能猜中,得到很多的赏赐。 武帝身旁的宠优郭舍人有些不服气,把一个长有菌芝的树叶放在盂盆下让他猜,如猜出他甘愿受笞一百。东方朔说:「生的肉叫脍,较的肉叫脯;生在树上寄生的东西叫芝菌,盂盆下就是这个东西。」一听东方朔又猜对了,汉武帝叫人打郭舍人一百下。郭舍人被打得哇哇直叫。东方朔又说:「咄!口上没有毛,声音謷謷叫,屁股翘得半天高。」郭舍人怒道:「东方朔胆敢讥笑皇帝身旁的近臣,罪当弃市。」武帝问东方朔:「为何要笑他?」东方朔说:「臣并未笑他,只是与他作个谜语罢了!」武帝说:「谜语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那口上没有毛的,是狗洞,声音謷謷是乌在哺他的小乌,屁股翘得很高的,是仙鹤低头在啄食。」郭舍人仍不服气,说道:「我要再问他一个谜语,他如果猜不出也应受打。」接着他用谐音作一谜:「令壶龃,老柏涂,伊优亚,狋吽牙。这是什么?」东方朔想了一会儿说:「令,就是命令。壶,是盛东西的器具;龃,是牙齿长得不整齐;老,是人们对他的敬重;柏,就是鬼廷;涂,是慢慢浸湿的路;伊优亚,是说话不定;狋吽牙,是两只狗在争斗。」凡是郭舍人出的谜语,没有能难倒他的,大臣们对东方朔的思路敏捷,幽默风趣都很惊讶,汉武帝也非常喜欢他,任他为常侍郎。 一天,大伏酷暑,武帝下诏官员到宫里来领肉。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员还未来,东方朔就自己拔出剑割了一大块肉,并对同僚们说:「大伏天,肉容易腐烂,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对东方朔说:「昨天赐肉,你为何不等诏书下来,擅自割肉归家,这是为什么?你要自作批评!」东方朔说:「朔来!朔来!受赐不等诏书下来,为何这样的无礼!拔剑割肉,为何这样勇敢!割得不多,为何如此廉俭!带回家给细君(妻妾),又为何表现得如此的仁爱!」汉武帝听后说:「要你自作批评,倒是表扬起自己了!」又赏赐给他酒一石,肉一百斤。他都拿回家去孝敬老婆。 武帝喜欢微服出巡,恣意游猎。常率卫队西到黄山,南到长杨宫,西至宜春宫。一路上带了一帮武骑浩浩荡荡,他们骑马射鹿,追逐狐兔,甚至空手格斗熊罴,在游猎过程中,马队践踏庄稼,百姓怨声载道。有人建议武帝搞一个皇家苑囿。武帝命吾丘寿王等人设计,南至阿房宫,东至盭厔,西至宜春宫的一大片土地内围造上林苑,专供武帝游猎、休憩。要用这么大的一片土地筑造苑囿,东方朔上书力劝武帝。他说:「如筑造这样的苑囿,破坏了陂池水泽的环境。侵占了百姓膏腴的土地。这上对国家无用,下对百姓无利。这是第一个不能造的理由。其次,它破坏了百姓的冢墓,拆黎民的室庐,使百姓死无所葬,生无所居。其三,造这样的苑囿,用马东西跑着,用车南北走着,还要挖深沟大渠,这是劳民伤财的事,以陛下一日之乐,来损害皇上无上的圣名,这是万万不可的。」东方朔的谏阻上林苑书写得真切感人,武帝读罢奏疏后,任东方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而武帝仍按吾丘寿王所上奏的那样,建造了上林苑。 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个骄奢淫逸的公子哥儿,娶了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其母怕自己死后,儿子闯祸犯罪,于是预先拿出黄金千斤、钱千万给政府,赎他的死罪。隆虑公主去世后,儿子果然日益霸道,一天酒后杀了夷安公主身旁的仆人,被拘系在内官那里。因为他是皇亲国戚,不能随便惩处,廷尉于是把他交给武帝处置。武帝身旁的大臣都为他求情,说「他母亲已为他出了一笔钱,赎了他的死罪,陛下也答应过」。武帝说:「我那可怜的妹妹,年纪很大了才有这个儿子,生前还托付给我。」说看流下了眼泪。过了一会儿,他擦干了眼泪,又说:「法律是先帝制订的,如果是妹妹的关系破坏了先帝的规矩,我有何脸面进高帝的宗庙呢!如何去下对黎民百姓呢?」于是核准了对他外甥的惩处,同时武帝又悲伤地哭了起来。这时东方朔上前高高举起酒杯献酒道:「臣听说圣王为政,赏赐不避仇家,诛罚不分骨肉,如今您陛下遵循古训,所以四海之内兆民百姓都能各得其宜,这是天下的荣幸。今天,我捧了这杯酒,为皇上敬酒,冒着死罪,再拜万岁、万万岁!」武帝对他说:「古书上讲『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这样人们才不会讨厌他』,今天的情景,是你应该上寿酒的时候吗?」东方朔说:「臣听说快乐过度了,阳气要溢满;悲哀过度了,阴气要减损。阴阳变了,心气就要动;心气既动,精神澳散,邪气乘虚而入,能够消忧解愁的最好是酒。所以我奉上寿酒,一来表明陛下公正无私,二来要解除你的悲哀。我不知忌讳,真是罪该万死!」这时东方朔已喝得酪盯大醉,在殿上小便,大臣们弹幼他「大不敬」罪,被下诏罢官,贬为庶人。
4、智者东方朔故事简介
免去了他的官职东方朔,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我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国政,这样,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只有东方朔没有哀伤的表情,反而拿了一杯酒,为武帝祝寿。他说,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如能喝到,罪该死:看准时机后再说话,别人不人讨厌,否则,我有什么面孔进高庙见祖先,是表明陛下刚正不阿,派了栾巴带童男童女数十人到山上求之,就斋居七天。”讲到这里,觉得很有道理。以前,当数他喝“君山不死酒”的故事。据说,应是杀人偿命,但朝中大臣都不敢问斩。精神一散,就邪气侵入,消除愁闷最好的是酒。我所以用酒向皇上祝寿。斩了昭平君。有关东方朔的传说很多,最有趣的。”武帝没说什么,武帝十分悲痛,左右大臣也为之伤心。此时,祝皇上万岁,果然得到了仙酒。到了傍晚,武帝召见东方朔说,武帝答应了,就带回来给武帝喝。武帝未喝之前,他泪流满面,更加骄横,竟然醉杀了夷安公主的傅母(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才笑著把他放了,也是三皇所难以办到的。现在陛下却做到了,赏赐不避仇人,杀戮不择骨肉:“我听说快乐过分就阳溢。东方朔在当太中大夫时,昭平君娶了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按汉代法律。这就是古书上所说的‘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这两件事,经常犯罪,所以隆虑公主很不放心。这昭平君是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平日飞扬跋扈?何况还要辜负天下万民。”于是下令廷尉斩了昭平君。在病重临终前,拿出金千斤钱千万,东方朔就偷偷地喝光了。于是武帝大怒:“但法令是先帝制定的,我不能因妹妹而违反先帝的法令。阴阳变化就心气动荡,为儿子预赎死罪。”武帝听了,用它来替皇上止哀的,爱好喝酒。古代隐士。武帝说,因为隆虑公主曾预赎过死罪,而且皇上又同意了的。于是将此事奏请武帝,由他亲自裁夺,又嘱托过我;要是没有灵验,这酒有什么用呢?”武帝想了一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气动荡就精神分散。武帝得知后。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我手捧酒杯,冒死再拜。我不知忌讳:“《传》曰,为太中大夫,叹息良久。又说,是五帝所推重的,哀伤过分就阴损,可以不死为神仙,东方朔曾喝醉了酒,闯入宫殿。今天先生给我祝寿,认为是看准时机了吗?”东方朔马上脱下帽子:“我妹妹已故,只有这么个儿子,死前,就起身进入宫内。他性格诙谐滑稽。现在,通过这件事,又恢复了他的中郎官职。果然,昭平君自母亲死后,多避世于深山之中,而他却自称是避世于朝廷的隐士。武帝时,下令推东方朔出去斩首。东方朔就说:“假如酒有灵验,你杀我,我也不死,而且在宫殿中小便,宫中值巡发现了,弹劾他大不敬,磕头请罪道。武帝就下诏
5、汉朝的东方朔 是个怎么样的人
东方朔(前-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68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他幼年失去父母, 由兄嫂抚养成人。东方朔从小聪慧灵敏,刻苦好学, 到二十几岁时,已精通《诗》、《书》、《易》及孙子、吴起兵法, 加以善剑术、富文才,能言善辩, 深得乡里器重。当时正值汉武帝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开拓疆土, 意欲大展宏图而广招贤良方策之际, 于是东方朔上书自荐说“臣朔年22岁,身高九尺, 双目像悬挂的明珠, 牙齿像编排整齐的玉贝,勇猛比得上卫国勇士孟贲, 敏捷不亚于王子庆忌, 廉洁可与齐国大夫鲍叔比美,信义超过信士尾生。我自信能够成为天子手下称职的大臣。”他这种毫不谦逊, 锋芒毕露的言行, 让汉武帝称奇不已, 于是下旨召为公车令(管理百官上书及皇帝征诏事宜)。臣现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目若悬珠,亮如朗星,齿若编贝,勇赛孟贲,敏过庆忌,廉似鲍叔,信如尾生,凡此种种,德才兼备,列为天子重臣不为过也。臣东方朔冒昧再拜以达上听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 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 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 “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 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 备加称颂,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东方朔故事:公车令奉禄微薄,又始终没有见到皇帝,东方朔很是不满。为了让汉武帝尽快召见自己,他故意吓唬给皇帝养马的几个侏儒:“皇帝说你们这些人既不能种田, 又不能打仗, 更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华, 对国家毫无益处, 因此打算杀掉你们。你们还不赶快去向皇帝求情!”侏儒们大为惶恐, 哭着向汉武帝求饶。汉武帝问明原委, 即召来东方朔责问。东方朔终于有了一个直接面对皇帝的机会。他风趣地说:“我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株儒身高3尺, 我高9尺, 所挣傣禄却一样多, 总不能撑死他们而饿死小臣吧!圣上如果不愿意重用我, 就干脆放我回家, 我不愿再白白耗费京城的白米。” 东方朔诙谐风趣的语言, 逗得汉武帝捧腹大笑, 遂任命他侍诏金马门, 不久又擢为侍郎, 侍从左右。汉武帝喜欢游戏, 为政之暇, 常出谜语, 让侍从猜测。东方朔每猜必中, 应答如流, 很快得到宠幸。而东方朔则利用接近皇帝的机会, 屡屡向汉武帝谏诤国政。建元三年(前年), 汉武帝为了田猎游乐, 拟划出关中方圆百里的良田, 建造规模宏大的林苑。朝中众臣大多迎合帝意, 表示赞同, 东方朔却据理力谏:“听说谦虚谨慎, 天将降福, 骄傲奢侈, 天将降灾。现在圣上嫌宫殿不高大, 苑林不宽广, 要建上林苑。试想, 关中一带, 土地肥美, 物产丰饶,国家赖以太平, 小民赖以富足, 划地为苑, 将上乏国家, 下亏小民;为建造虎鹿乐园而毁人坟墓, 拆人房屋, 将使小民无家可归, 伤心流泪, 怨恨朝廷。昔殷纣王建九市而诸侯叛乱, 楚灵王造章华台而楚民离心, 秦始皇修阿房宫而天下大乱。前事之鉴, 不可不察。”汉武帝虽不愿停修上林苑, 但对东方朔表现出的胆识和忠诚十分欣赏, 下诏赐给黄金百斤, 并授予太中大夫给事中的官衔。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老来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宠爱,但她却骄横不法, 酒后杀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 特向武帝请示。武帝碍于法律, 不好明令赦免。于是假意哭泣, 想暗示廷尉免罪。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纷纷为昭平君求情, 独东方朔故作糊涂, 向汉武帝祝颂说:“圣王执政, 哭赏不避仇敌, 诛杀不择骨肉。今圣上严明, 天下幸甚!”此举使汉武帝难徇私情, 不得不忍痛依法惩处了昭平君。汉武帝好大喜功, 也喜欢臣下歌功颂德。一次,武帝问东方朔:“先生以为联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呢?”东方朔回答说:“圣上功德, 超过三皇五帝, 要不众多贤人怎么都辅佐您呢, 譬如周公旦、邵公奭都来做丞相, 孔丘来做御史大夫, 姜子牙来做大将军…… ”东方朔一口气将古代32个治世能臣都说成了汉武帝的大臣。他语带讽刺, 但又装出一幅滑稽相, 使汉武帝欲恨不能,破泣为笑, 笑恨之余又确实感到自己不如圣王。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