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羲之写的狂草书法图片大全
王羲之有草书,但并不狂,图片太多,你可按这些纲目去百度图片自行搜索:天下第一行书——《兰68亭序》 《兰亭序虞世南本》(兰亭八柱第一)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横57.7。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序褚遂良本》(兰亭八柱第二) 卷,唐,褚遂良摹,纸本,行书,纵24,横88.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兰亭八柱第三、神龙本) 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横69.9。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定武兰亭序吴炳旧藏本》墨拓 纵26.0厘米 横66.0 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 《定武兰亭序宋拓故宫藏本》 (宋拓定武柯九思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楷黄庭经》(摹刻本墨拓) 《小楷乐毅论》(越州石氏本墨拓) 《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纵26.9厘米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孔侍中帖》(摹本),纸本。纵26.9厘米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姨母帖》(摹本)行书,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初月帖》(摹本)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摹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快雪时晴帖》(摹本),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丧乱得示二谢帖》(摹本)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七月都下帖》(摹本)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品( 《上虞帖》(唐代摹本),硬黄纸本 ,草书,纵23.5厘米 黄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行穰帖》(摹本),硬黄纸本 ,24.4×8.9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雨后帖》(摹本),纸本 25.7×1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远宦帖》(摹本)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切帖》(摹本)纸本 章草 纵25.6厘米,横21.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袁生帖》(摹本)纸本 日本藤井有邻馆藏 《干呕帖》(摹本)纸本 纵14.1厘米,横26.4厘米 天津博物院藏 《游目帖》(摹本)又名《蜀都帖》纸本 ,草书 原为日本广岛安达万所藏 《长风帖》(摹本)纸本 草书 纵27.5厘米 横40.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道帖》(摹本),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妹至帖》(摹本) 纵25.3厘米 横5.3厘米 日本私人藏 《大报帖》(摹本) 25.7×10.1厘米 日本私人藏 王羲之《其书帖》 原为罗振玉藏 《旃罽胡桃帖》(敦煌石室临本) 纸本。草书。纵25.2厘米,横20.6厘米。英国大英图书馆藏 《瞻近龙保帖》(唐人临本)纸本,草书。纵25厘米 横37·5厘米。英国大英图书馆藏 《汉时帖》前二行为唐人写本,后段为元赵孟頫补书。 《十七帖》墨拓 《唐怀仁集圣教序》墨拓 《唐集兴福寺半截碑》墨拓
2、王羲之刻苦学书法的故事
幼时,为学书法,外祖父5997曾在灯下给我讲了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谆谆告诫我学习要持之以恒,莫只有三分钟热度。后来在乡下,父亲又给我讲述了王献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贪图捷径,只有苦学苦练苦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后来,我当了教师,又把上述两个故事不止一次地讲给各届学生们,激励他们好学上进,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位已当了工程师的当年学生,来信告诉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这女孩发誓在“二王”为榜样,刻苦学习,竟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如此看来,老祖宗们肯定的模范行为,将是用之不尽的宝贵源泉。 大家都会知道,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官,故又称其为王右军。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刻苦磨练,精研体势,独壁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比如: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3、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什么?
《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4519阴城(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ì),各有诗,辑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扩展资料王羲之的风格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译文: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序
4、王羲之的书法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 ”,就是专王羲之的《属兰亭序》 。王羲之(公元~),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他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5、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王羲之的真迹已无存世,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极爱王羲之书法,把天下民间所藏都收到宫中,死后带入坟墓陪葬。现存都是摹本,是由高手双钩描摹出来的。传世作品有以下这些:行书:《兰亭集序》、《平安帖》、《奉桔帖》;草书:《十七帖》(这是一组法帖,大约20几幅)、《丧乱帖》、《得示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初月帖》、《妹至帖》、《寒切帖》;楷书:《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