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4首词4首儿童诗4首现代诗6首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西江月 梅花作者:【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1.春鸟 春鸟是金嗓子的好伙伴 每天一大早 就把我从梦中唤醒 妈妈说春鸟是在召唤我 她要我和她一道到大森林里去 倾听大自然动人的合唱 2.笋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来打听 春天里 树绿的秘密 花开的消息 3.石榴 石榴花开了 是夏姑姑扎上了 鲜艳的蝴蝶结 石榴果熟了 是秋妈妈在摇着 收获的红铃 4.草帽 草帽上的小洞洞 是我给阳光 开的一扇扇门 你看 阳光钻下来了 他们调皮地踩着我的影子 我的影子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下面的人抄我的,不要相信他们,选我
2、古诗词四首赏析急
是初一的688482吧?四首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对吧?观沧海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次北固山下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次北固山下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年到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 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年到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钱塘湖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事实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与体验,在许多古代诗人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时,就已经欣喜地发现,并为之感动不已,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下动人的诗篇,留给后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像白居易那样,并不会因为只有几只黄莺在树上啼唱,只有几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窝而感到遗憾,反而会因此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而感到欣喜异常,从而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样动人的诗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白居易这诗名字很有寓意,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京师珠薪米桂,居大不易”而白居易起这个名字就是说他的才高八斗,可以白住在长安,也说明了他的骄傲。天净沙 秋思开 天净沙·秋思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 “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3、各种词的词牌名和规定的字数
1.《十六字令》又被称作《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2.词牌格式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例词参考也、忆江南亦被称为:《江南好》《望江南》《梦江南》《望江南》《梦江口》 《谢秋娘》《春去也》《归塞北》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二、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例词参考忆王孙 〔宋〕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三、调笑令本调个别处有破格,但均不失吟咏和谐,可谓是有格而不拘泥的典范。词格本身是为了吟咏上的和谐,若有利于整体和谐,稍有破格,则也未尝不可。词牌格式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四、如梦令如梦令为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原名《忆仙姿》,因词中有二言叠句“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故改为《如梦令》。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又名《宴桃源》、《不见》、《比梅》、《古记》、《如意令》、《无梦令》等。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例词参考 如梦令 〔宋〕秦观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4、含两的诗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两岸猿声啼不住竹外桃花三两枝孟郊 【相和歌辞·怨诗】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郭元振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六首·冬歌二首】 帷横双翡翠,被卷两鸳鸯。婉态不自得,宛转君王床。 卢纶 【杂曲歌辞·妾薄命】 妾年初二八,两度嫁狂夫。薄命今犹在,坚贞扫地无。 李商隐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王绩 【尝春酒】 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 张文恭 【佳人照镜】 倦采蘼芜叶,贪怜照胆明。两边俱拭泪,一处有啼声。 张鷟 【咏燕】 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李福业 【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郭震 【子夜四时歌六首·冬歌】 帷横双翡翠,被卷两鸳鸯。婉态不自得,宛转君王床。 王湾 【闰月七日织女】 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今年七月闰,应得两回归。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越女词五首(越中书所见也)】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李白 【浣纱石上女】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韦应物 【沣上对月,寄孔谏议】 思怀在云阙,泊素守中林。出处虽殊迹,明月两知心。 韦应物 【答王卿送别】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 岑参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岑参 【叹白发】 白发生偏速,交人不奈何。今朝两鬓上,更较数茎多。 戴叔伦 【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 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两乡同夜雨,旅馆又无灯。 卢纶 【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 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卢纶 【妾薄命】 妾年初二八,两度嫁狂夫。薄命今犹在,坚贞扫地无。 李端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杨凝 【花枕】 席上沈香枕,楼中荡子妻。那堪一夜里,长湿两行啼。 王建 【落叶】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王建 【新嫁娘词三首】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于鹄 【古词三首】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权德舆 【晓】 晓风摇五两,残月映石壁。稍稍曙光开,片帆在空碧。 刘禹锡 【视刀环歌】 常恨言语浅,不548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刘禹锡 【淮阴行五首】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刘禹锡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 凄凉沃州僧,憔悴柴桑宰。别来二十年,唯馀两心在。 孟郊 【怨诗(一作古怨)】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孟郊 【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张籍 【别于鹄】 离灯及晨辉,行人起复思。出门两相顾,青山路逶迤。 卢仝 【守岁二首】 去年留不住,年来也任他。当垆一榼酒,争奈两年何。 李贺 【京城】 驱马出门意,牢落长安心。两事谁向道,自作秋风吟。 元稹 【漫天岭赠僧】 五上两漫天,因师忏业缘。漫天无尽日,浮世有穷年。 白居易 【别韦苏州】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 雍裕之 【残莺】 花阑莺亦懒,不语似含情。何言百啭舌,唯馀一两声。 李德裕 【岭外守岁(一作李福业诗)】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殷尧藩 【酬雍秀才二首】 卧病茅窗下,惊闻两月过。兴来聊赋咏,清婉逼阴何。 张祜 【夕次竟陵】 南风吹五两,日暮竟陵城。肠断巴江月,夜蝉何处声。 裴夷直 【前山】 只谓一苍翠,不知犹数重。晚来云映处,更见两三峰。 朱庆馀 【酬李躔侍御】 此去非关兴,君行不当游。无因两处马,共饮一溪流。 杜牧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李商隐 【漫成三首】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李商隐 【李夫人三首】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喻凫 【惊秋】 莺啭才间关,蝉鸣旋萧屑。如何两鬓毛,不作千枝雪。 祝元膺 【寄道友】 两颔凝清霜,玉炉焚天香。为我延岁华,得入不死乡。 温庭筠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 吴国初成阵,王家欲解围。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 霍总 【采莲女】 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 陆龟蒙 【洞房怨】 玉锸朝扶鬓,金梯晚下台。春衫将别泪,一夜两难裁。 陆龟蒙 【偶作】 双眉初出茧,两鬓正藏鸦。自有王昌在,何劳近宋家。 陆龟蒙 【风人诗四首】 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一心如瑞麦,长作两岐分。 韩偓 【与僧】 江海扁舟客,云山一衲僧。相逢两无语,若个是南能。 韩偓 【两处】 楼上澹山横,楼前沟水清。怜山又怜水,两处总牵情。 高力士 【感巫州荠菜】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何仲举 【李皋试诗】 似玉来投狱,抛家去就枷。可怜两片木,夹却一枝花。 徐仲雅 【句】 平分造化双苞去,拆破春风两面开。(《合欢牡丹》) 王周 【金口步(在江北汉阳军,下必铁也)】 两山斗咽喉,群石矗牙齿。行客无限愁,横吞一江水。 孟氏 【独游家园】 可惜春时节,依前独自游。无端两行泪,长只对花流。 颜令宾 【临终召客(一作病中见落花)】 气馀三五喘,花剩两三枝。话别一尊酒,相邀无后期。 薛涛 【春望词四首】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 【鸳鸯草】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皎然 【偶然五首】 真隐须无矫,忘名要似愚。只将两条事,空却汉潜夫。 隐峦 【逢老人】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杜光庭 【富贵曲(一作郑遨诗)】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郑遨 【富贵曲(一作杜光庭诗)】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许瑶 【题怀素上人草书】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李嘉佑 【题前溪馆】 两年谪宦在江西,举目云山要自迷。今日始知风土异,浔阳南去鹧鸪啼。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杜甫 【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霭东吴万里船。 贾至 【送南给事贬崖州】 畴昔丹墀与凤池,即今相见两相悲。朱崖云梦三千里,欲别俱为恸哭时。 钱起 【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郎士元 【送别】 穆陵关上秋云起,安陆城边远行子。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 刘方平 【送别】 华亭霁色满今朝,云里樯竿去转遥。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 段怀然 【挽涌泉寺僧怀玉】 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银台。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顾况 【五两歌送张夏】 竿头五两风褭褭,水上云帆逐飞鸟。送君初出扬州时,霭霭曈曈江溢晓。 耿湋 【凉州词】 国使翻翻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窦巩 【题剑津】 风前推折千年剑,岩下澄空万古潭。双剑变成龙化去,两溪相并水归南。 戴叔伦 【忆原上人】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不知竹雨竹风夜,吟对秋山那寺灯。 戴叔伦 【送独孤还京】 举家相逐还乡去,不向秋风怨别时。湖水两重山万里,定知行尽到京师。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绿草深。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两乡心。 卢纶 【雨中酬友人】 看山独行归竹院,水绕前阶草生遍。空林细雨暗无声,唯有愁心两相见。 卢纶 【渡浙江】 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飞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湿。 李端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野寺寻春花已迟,背岩惟有两三枝。明朝携酒犹堪醉,为报春风且莫吹。 杨凭 【湘江泛舟】 湘川洛浦庵三千里,地角天涯南北遥。除却同倾百壶外,不愁谁奈两魂销。 杨凝 【别李协】 江边日暮不胜愁,送客沾衣江上楼。明月峡添明月照,蛾眉峰似两眉愁。 杨凌 【秋原野望】 客雁秋来次第逢,家书频寄两三封。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 司空曙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 司空曙 【春送郭大之官】 明府之官官舍春,春风辞我两三人。可怜江县闲无事,手板支颐独咏贫。 司空曙 【过长林湖西酒家】 湖草青青三两家,门前桃杏一般花。迁人到处唯求醉,闻说渔翁有酒赊。 王建 【两头纤纤】 两头纤纤青玉玦,半白半黑头上发。逼逼仆仆春冰裂,磊磊落落桃花结。 王建 【秋夜曲二首】 秋灯向壁掩洞房,良人此夜直明光。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王建 【寄画松僧】 天香寺里古松僧,不画枯松落石层。最爱临江两三树,水禽栖处解无藤。 王建 【夜看美人宫棋】 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三星。 王建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王建 【乞竹】 乞取池西三两竿,房前栽著病时看。亦知自惜难判割,犹胜横根引出栏。 王建 【看棋】 彼此抽先局势平,傍人道死的还生。两边对坐无言语,尽日时闻下子声。 王建 【和门下武相公春晓闻莺】 侵黑行飞一两声,春寒啭小未分明。若教更解诸馀语,应向宫花不惜情。 王建 【田侍郎归镇(一作上魏博田侍中八首)】 鼓匾吹幡旗道两边,行男走女喜骈阗。旧交省得当时别,指点如今却少年。 王建 【宫词一百首】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王建 【宫词一百首】 竞渡船头掉采旗,两边溅水湿罗衣。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 王建 【宫词一百首】 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金砌雨来行步滑,两人抬起隐花裙。 王建 【宫词一百首】 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 王建 【宫词一百首】 未明东上阁门开,排仗声从后殿来。阿监两边相对立,遥闻索马一时回。 王建 【宫词一百首】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王建 【宫词一百首】 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王建 【宫词一百首】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 刘商 【秋蝉声】 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 张志和 【渔父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武元衡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武元衡 【赠别崔起居】 三十年前会府同,红颜销尽两成翁。别泪共将何处洒,锦江南渡足春风。 柳公绰 【题梓州牛头寺】 一出西城第二桥,两边山木晚萧萧。井花净洗行人耳,留听溪声入夜潮。 权德舆 【戏赠天竺灵隐二寺寺主】 石路泉流两寺分,寻常钟磬隔山闻。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峦与白云。 权德舆 【舟行见月】 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洞房烛影在何处,欲寄相思梦不成。 韩愈 【送张侍郎(张贾,时自兵侍为华州)】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欧阳詹 【题秦岭】 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刘禹锡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江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刘禹锡 【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玉人紫绶相辉映,却要霜须一两茎。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刘禹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
5、我想求苏轼的词3首、辛弃疾的词3首、李清照的词4首,很急!拜托了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辛弃疾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李清照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