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书法百科

清明杜牧(杜牧的《清明》诗)

1、杜牧的《清明》古诗赏析

赏析 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清明杜牧(杜牧的《清明》诗)

2、杜牧的《清明》的诗意是什么?

“清明”两字会使人想到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扫墓祭祖的“清明节”。不过在本诗第一行“清明”两字后面接着“时节”两字,可见这首诗所要写的是“清明”这个季节,而不局限于“清明节”这一天。此外,诗中第二句的“行人”因绵绵细雨而愁苦,他们的愁苦和已故的亲人似乎无关。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肯定这首诗里的“清明”牵涉到的不是清明节这一天的扫墓活动,而是清明时节的天气——清明节前后是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第一句展现一幅连绵不停的雨景;第二句显示行人那种由于绵绵梅雨所引起的抑闷心情;在第三句里我们看到诗中主人翁急切地向人打听附近有没有酒店,以便买酒提神;然而在第四句里我们却体会到他对牧童的回答是何等的失望——因为酒店不但在遥远的地方,而且是在一个“杏花村”里。这里的“杏花村”一词,有着很特别而且对表现主题很重要的意义。它不见得是一个专有地名,而可能只是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庄而已。由于杏花通常在清明前后的梅雨季节开放,所以它令人想起绵绵的梅雨。尤其提起一个到处都是盛开着杏花的村庄,梅雨的意象就更加显著了。所以“杏花村”在本诗中有帮助表现主题的作用:诗中主人翁忍不住梅雨的烦苦,急着寻找避难之所,然而他所遭遇的却是更多更恼人的梅雨——结果是梅雨处处,使他无法逃避。本诗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象,更重要的,它还表现行人心中的抑闷和挫折。

清明杜牧(杜牧的《清明》诗)

3、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分分,路上行人欲断魂?下面两句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杜牧(杜牧的《清明》诗)

4、杜牧的《清明》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的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冷暖空气经常在此地交汇,从而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纷纷细雨,寂寥萦怀,来来往往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群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断魂”,本是形容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逝者已去,生者痛断肝肠,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酒肆。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凝固成了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七言绝句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自古咏清明的诗作不算少,而至今未能见到有出其右者。 同时诗中也唱出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而诗中所说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今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是山西汾阳的杏花村,那里也出酒,而且出的是名酒。据记载,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谓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 江南也有一杏花村。相传杜牧任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刺史时,颇好当地名酒。年年清明,就饮城西杏花村黄姓酒肆。从此记载来看,江南杏花村的可能较大。诗中还有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什么清明时节这一带的天气总是“雨纷纷”呢?搞清楚这一点,是进一步确认杏花村究竟在何处的关键所在。  原因有三:其一是江南一带冬去春来的时候,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北上。清明前后,冷暖空气经常在江南地区交汇,从而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   其二是江南的春天,低气压非常多。低气压里的云走得很快,风很大,雨很急。每当低气压经过一次,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   其三是清明前后,江南一带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由于这些原因,因此清明时节下雨的天气特别多。 无论从诗人的经历还是从全诗的意境来看,诗中的“杏花村”当指江南安徽贵池无疑了。 最后,让我们再一遍咏唱杜牧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清明》诗吧:

5、杜牧的巜清明》是什么意思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文解释】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18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4387383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