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麓书院
1,不是,二者属于不同的教育机构,但是就地理位置而言岳麓书院就湖南大学里面,湖南大学的学生凭学生证道里面参观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经常能看到湖南大学的学生到里面玩或者看书。湖南大学是没有校门的。简单的说就是岳麓书院就在湖南大学各个院系楼的围绕之中。
所以可以说二者还是联系很紧密的,尤其在文化传承方面。湖南大学就是在岳麓书院的旁边建起来的。2,岳麓书院现在是长沙一个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从岳麓书院进去就顺带的可以到岳麓山玩~~但是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中唯一到现在依然招收学生的地方。
不招本科,只招研究生,专业就只有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之类的。岳麓书院的藏书丰富,有部分地区还是不对外开放的,这些地区只为研究生教师和一些学者开放。我曾今到过岳麓书院几次,里面的文化氛围还是相当浓的。欢迎你来玩~~。

2、岳麓书院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
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
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绍熙五年(1194年),在岳麓会讲27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经过他的整治,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1507年(正德二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来岳麓讲学。王守仁及其弟子在岳麓书院的讲学是继南宋湖湘学派之后,岳麓书院的又一次重要学派活动,导致了岳麓书院又一个学术繁荣期的到来。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巡抚丁思孔又重建岳麓,置膏火田数百亩,并两具疏章,请求御书匾额。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春,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帝又赐御书“道南正脉”于岳麓,岳麓书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再次获得肯定。
乾隆后期至嘉庆、道光年间,书院的建设进一步发展。期间罗典、欧阳厚均各主院27年,创建和恢复书院古迹数十处。1833年(道光十三年)巡抚吴荣光仿学海堂制,在此创设湘水校经堂,首开湖南书院教学改革之风。

3、岳麓书院以前干什么的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长盛不衰。
到了清末,在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的大潮中,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之后陆续更名,直到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岳麓书院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岳麓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栻主教,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即发展于此;朱熹两度讲学,书院盛极一时,出现了“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的盛况。

4、岳麓书院兴起于什么朝代
岳麓书院兴起于北宋朝代。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
扩展资料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
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7a64e4b893e5b19e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复。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上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火的建筑得到了重修。
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岳本字繁体为岳)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侧,紧邻湘江,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
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晚清(1903年)的湖南高等学堂也自认为岳麓书院为其前身。今天的湖南大学在岳麓书院的旧址附近,并且用此名冠于一正式招生的二级学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百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度了北宋的鼎盛时期。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问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答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
5、岳麓书院在什么地方?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273号位于岳麓山东麓,为宋代四大书院之冠,创建于北宋太祖开宝九年(976),真宗赐名岳麓书院。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书院占地25000㎡,建筑面积7030㎡。主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
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及园林建筑,大门两侧为斋舍。最引人注目的是书院大门上一副楹联,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大意是说楚地的人才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所出,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两句话分别出自《左传》和《论语》。
在抗日战争中,这副对联被日机炸毁,现在悬挂的是1984年根据历史照片复制而成的。费用:麓山景区门票免费,另付岳麓书院门票50元(学生票25元);观光车:20元/人;索道:上行30元/人,下行25元/人,全程套票50元/人;网址::7:30-18:00(5月1日-10月31日);8:00-17:30(11月1日-4月30日)。编钟免费演奏时间为9:00-9:20、10:00-10:20、15:00-15:20。
:0731-88823764用时参考:2-3小时。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1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