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伯虎,祝枝山等4人称为什么
江南四大才子!!! 明朝时期的人,经历了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祐憆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时期!!!
2、明朝四大才子 祝枝山的故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于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于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3、求祝枝山详细介绍
祝枝山简介祝允明(——),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祝允明一一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我国明代中期苏州一带,工商业比较发达,文人荟萃。“吴中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均生长在苏州地区,其书法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影响较大,是我国明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祝、文、王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继承魏、晋、唐、宋、元优秀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具风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在“吴中三家”中,祝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就最为突出。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明山藏》一书称祝允明之书法“为国朝第一” 祝允明青年时代学书条件优越。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有贞的外孙、李应祯的的女婿。徐有贞擅长草书,取法唐代张旭和怀素。李应祯的篆、隶、楷、行、草均工。祝允明从师两位长辈,耳濡目染,为其成为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征明对此有如下概述:“早岁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祝允明成年之后,极为重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借鉴,直接从魏、晋、唐、宋、元诸家书法中汲取营养,古代名迹无所不窥。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希哲学书精工,自急就以逮虞(世南)赵(孟
4、祝允明书法作品
海内索其文及书,贽币踵门,辄辞弗见。伺其狎游,使女伎掩之,皆捆载以去。人因目为狂。其书如绵裹铁,如印印泥。盖临池之工,指与心应,腕与笔应。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有明朝第一之称。其友文征明曰:“吾乡前辈书家称武功伯徐公,次为太仆少卿李公。李楷法师欧、颜,而徐公草书出于颠、素。枝山先生武功外孙、太仆之婿也。早岁楷笔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李公尝为余言,祝婿书笔严整而少姿态,盖不及见晚年之作耳。”亦能画,唯传世者少。汪(石可)玉藏有其所书义犬记,即图其状,殊肖。间作山水、花木寄兴。惟罕作,殊为名贵云。卒年六十七。着前闻记、九朝野记、兴宁县志、怀星堂集。《明史本传、明史艺文志、苏州名贤画像册、名山藏、珊瑚网、容台集、少室先生稿》。
5、祝允明在书法界是个什么样的人?
祝允明是一个非常有天赋和才华的人,他在学书法的时候很讲究苦练。史书和一些笔记上记载他的取法,几乎至难以置信的地步。明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王世贞著《艺苑危言》中对于祝允明学习书法的老师,几乎把历来大书法家名单统统报了一遍:楷书来自与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学习于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像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真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明代“金陵四大家”之一的顾磷《国宝新编》也持同样看法:希哲书学精工,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阁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祝允明的书法写得非常好,在当时非常的声明煊赫,他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号为“吴中四才子”,同时他又与文徵明、王宠、陈道复并称为书法界的“吴中四名家”。他本人出身书画世家,外祖父徐有贞、岳父李应祯皆是明代中叶声望卓著的名家,祝允明本人朝夕熏染于其中,自然眼界极高,出手即有大家气。祝允明是个性灵中人,全凭才气作书,“狂放盖世,千金立尽,面无吝色”,这是本色的祝允明。他的书法独树一帜,狂草且不说,就是作小草,并无多少狂气可使,但也是出手潇洒自如,并无半点滞碍的。后来清代书法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到: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枪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公。祝允明《后赤壁赋》小草,可见大概。小草书并非祝允明的拿手杰作。他的大草气势雄健,粗放豪迈.而小楷则高雅醇和,古穆可掬。相比之下小草并无明显特征。但祝允明的小草书能既不盲目追求大草狂放之气,又不拘于小楷的点画洁净而是顿挫有致、彬彬风采,俨然正规的小草风姿。祝允明在书法上的高明之处,他不为习惯和个人风格所困扰,准确把握小草书体的风格特征而不“串调”,挥运有序,表明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手笔。祝允明书法改变了明朝书法单一奉承朱氏皇家的风气,一改“台阁体”一统书法界的风气,为我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