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高人请教<写生蛱蝶图>的技法步骤
初学者从宋画入手,说明你的老师很睿智。呵呵。如果你想还原写生蛱蝶图的话,首要的回任务是把纸做答旧。这是一个纸本的作品。仿古宣的颜色不够沉稳。我们常用的办法是在仿古宣上刷红茶水。直到达到接近原画的效果。接下来是勾线。一个在临摹写生蛱蝶图的学生应该知道中国画中线的作用。如果在勾线中出了差错,不要犹豫,再换一张。然后是你提问的设色。宋画对颜料很考究,所以我建议你使用块状的国画颜料。比较贵,但效果也意想不到的好。蝴蝶身上的较重的部位一定要用墨打底的,地面的植物部分可以用花青或者赭石打底。注意两个字:沉稳。由于原画不大(27*91),初学者很难照顾到蝴蝶的细微部位,那你就记住:分染是不会出错的,万不要猛罩几遍色敷衍。什么事不可能做一遍就轻车熟路的,多临几幅宋画,进步自然就有了。:画面中间的乾隆题字的地方最好不要写字,多好的空白啊,愣给那丫练字用了–!最后祝你有新的收获。
2、如何做青虫菜
昨天亲戚给的青虫菜 (就是海里的一种藻类 绒绒的感觉 像鹿角形状 颜色深绿 )言归正传~我是做的汤 很鲜美的! 做法很简单~虫虫菜先切碎末 小块花肉切碎末 葱姜香菜切碎末 一小勺花生油 加热后倒入肉末葱姜末翻炒 加酱油爆锅 再加虫菜翻炒 后加水~开锅后 淀粉勾芡 烧开后加两个鸡蛋搅拌打花 最后加盐和味精 出锅后加香菜和葱花 喜欢吃辣的可以加半个青彩椒碎末 ~鲜美啊~想想就流口水~~~~
3、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最大特点是诗画相融。中国画自与诗词结合后,诗在画面中就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宋代院体花鸟画中尤其如此。诗词在绘画中或含蓄地、比拟地表达画家的心境,或象征地、抒情地传达画家的情感。宋代院体花鸟画中的诗画结合基本上可以分为以诗作画、为画题诗和诗画相融三种。以诗作画,顾名思义是用画面来表达诗人所歌咏的意境或事物。宋代画院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选拔画家,“第一名者,画蜂蝶追逐马蹄,以写其香,不在形似而在含意”;又以“嫩绿枝头一点红,恼人春色不须多”为题,当时有画花木茂密以描写盛春光景的画家,未被选中,只有一幅作品于危庭缥缈、绿杨隐映之处,画一美妇依栏而立,口点胭红。众位画家都很佩服,认为这才很好地表达了诗人所要传达的意境。后又有以“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为题,“形容苏武牧羊于北海,被毡枕节而卧,双蝶飞扬其上,又画林木扶疏,上有子规,月正当中,木影在地,遂入首选受。”凡此种种,可见宋代画院在选择画家的时候要求其花鸟画作品中必须有诗意的体现,以达到诗情画意的意境。为画题诗,指的是以画的精神含义创作诗词,对绘画作品做进一步的情境补充并使其内涵更为深化。到了宋代,在唐朝诗词、绘画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为画题诗有了更大的发展。宋代院体花鸟画家在创作时往往根据其构图特点而为其绘画作品加上诗词,用以突破画面的局限,作为画面的补充形式,或者追写画外之意,借题发挥,直抒胸臆,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共鸣,并以此来追求花鸟画的诗情画意。“为画题诗”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当推宋徽宗赵佶,他对花鸟画诗画相融的形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他的《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腊禽图》等都在画上题有诗,为画题诗遂成为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一大重要特色。自宋以后,这种为画题诗的形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诗画相融,并不是指图画中有诗句参与构图,而是指画面从构思到章法、从形象到颜色的诗化。或者说,即便绘画作品中并没有题诗的存在,也能给人带来诗一般的优美意境。这一诗画相融的形式被中国传统绘画称为“有形诗”或“无声诗”。宋代院体花鸟画家在唐代“画中有诗”的审美驱动下自觉地追求诗画相融的意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景物,迁想妙得,追求并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宋院体画家赵昌的《写生蛱蝶图》,画作描绘的是秋天野外的景色。从整体构图上看,画面上半部分空白,只有三只翩飞、姿态各异的蝴蝶,给人秋高气爽的感受。画面的左下方则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地描绘荆棘、芦草、野菊花、霜叶。从设色上看,画面整体浓淡变化鲜明,线条勾勒粗重劲逸、抑扬顿挫,花草夹叶的各种转向与阴阳受光都被刻画出来。整幅作品气氛逼真生动,说秋却不悲秋,处处是盎然的景致。且以蝴蝶与霜叶这一自然界中的细节,营造秋季恬淡清澈而又幽远的意境,给人以田园诗般的情感体验,正符合了画中有诗、诗画相融的审美要求。苏轼《论画诗》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正是这种重诗意、重境界、重情趣,提倡绘画的文学性、抒情性的特点,造就了以典雅工细和诗意具备为特色的宋代院体花鸟画风格。诗情画意,或者说蕴情于画是古代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点,宋代院体花鸟画更是如此。“情”寄“诗”中,“志”存“画”里,正所谓“此中有真谛”。宋代陈善曾经谈到:“唐人有诗‘嫩绿枝头一点红,恼人春色不须多’之句,闻旧时尝以此试画工,众工竞于花卉上妆点春色,皆不中选。唯一人于危庭缥缈、绿杨隐映之处,画一美妇人,凭栏而立,众工遂服。此可谓善体诗人之意矣。”由此可见,直观地对春天的景色进行描绘未必能够将春色与意境完整地融入绘画,将诗画融为一体则更能够为绘画作品增添情趣。也正是由于这种审美观的存在,宋代院体花鸟画中均带有甜美的诗情与画意。资料来源【中奢网】
4、宋朝画家介绍
宋朝名画家1:朱锐(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河北人,曾为宣和画院待诏,绍兴间复人画院,授迪功郎,赐金带,擅画山水、人物,尤工骡纲、盘车,师承李郭画派,笔墨清润细劲,形容布置,曲尽其巧。(2)代表作品:《溪山行旋图》 绢本设色 26.227.3 上海博物馆藏2:郑思肖(1)名家介绍:(公元-年,一作-年,一作12。6-年)宋末元初画家。字忆翁,福建福州人。宋亡后隐居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坐必向南,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多画墨兰,不画根土,以寄情怀。(2)代表作品:《墨兰图》 纸本水墨 25.494.5 美国利尔美术馆藏3:赵士雷(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宋宗室,字公震。官至襄州观察使。以丹青驰誉一时,善作雁鹜欧鹭、溪塘汀渚,有诗人思致。山水人物清雅可观。(2)代表作品:《湘乡小景图》 绢本设色 43.2.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4:赵孟坚(1)名家介绍:(公元–?年)南宋画家。字子因,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宗室,太祖十一世孙。家境清寒,理宗宝庆二年(公元年)中进士,历任湖州掾、转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擅画梅、竹、兰、石,尤精白描水仙,清秀雅淡,善书法,亦工诗文。诗文有《彝斋文编》。(2)代表作品:《岁寒三友图》 纸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5:赵孟頫(1)名家介绍:(公元-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在家道人、太上弟子等,中年曾作孟頫,居有鸥波亭、松雪斋,世称赵鸥波、赵松雪,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南宋末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后历官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汾州知州、江浙行省儒提举、泰州尹、集贤侍讲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书法二王,各体皆善;南宋画风、渐趋颓顿,赵孟頫以复古为革新,山水师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晋唐及李公麟,力纠时弊遂为元画之冠,妻管道升,子赵雍等皆能书画。(2)代表作品:《浴马图卷》 绢本设色 28.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6:赵令穰(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大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人。朱宗室,太祖五世孙,官崇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字藏书画名作甚多。与苏轼、米芾等有交往。擅画山水,多作小幅,平远尤佳。因其贵族身份,不能远游,所见仅京、洛间景,不出五百里,故不能为高山大岭。(2)代表作品:《杜甫诗意图》 绢本水墨 24.7.2 上海博物馆藏7:赵大享(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宋画家,因其体肥,人称赵大汉,自名大亨,为赵伯驹、赵伯肃仆人,仿主人画能乱真。(2)代表作品:《荔院闲眠图》 绢本设色 24.625.4 辽宁省博物馆藏8:赵伯肃(1)名家介绍:(公元-年)南宋画家。字希远,宋宗室,赵伯驹之弟。历任武职,曾出使金朝。擅画山水、界画、人物、花鸟。山水金碧青绿、傅染轻盈,色彩清朗。(2)代表作品:《万松金阙图》 绢本设色 27.7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9:赵伯驹(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字千里,宋宗室。南渡后官浙东兵马铃辖。曾画集英殿屏。擅画山水、花果、翎毛。山水以青绿见长,取法唐人,参古融今,布景繁密。笔法秀丽精致,设色典雅浓郁,高宗称其画有董源、王诜气格(2)代表作品:《八达春游图》 绢本设色 .9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0:赵葵(1)名家介绍:(-年)南宋画家。字南仲,号信庵,湖南衡山人。擅画,以墨著称;山水注重写实,笔迹整饬,工致不苟,造景幽深恬静,墨色分明,虚实相生,元近得宜。(2)代表作品:《杜甫诗意图》 绢本水墨 24.7.2 上海博物馆藏11:赵佶(1)名家介绍:(公元-年)宋徽宗,公元?年在位,年被金兵俘虏,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醉心于书画,亲掌翰林图画院,倡写生,重真实,擅山水、人物、花鸟,画风谨细,设色明丽。书学唐宋,创瘦金体,别具一格。曾敕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书。12:赵芾(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人。善,山水,作江波汹涌之势,尤见其功。(2)代表作品:《江山万里图》(局部) 纸本水墨 45.1.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3:赵昌(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昌之,剑南(今四川省成都)人。擅画花鸟,注重写实,自称写生赵昌,名重一时。(2)代表作品:《写生蛱蝶图》。 纸本设色 27.79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4:张择端(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省诸城)人。宣和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面、屋宇、林木、人物。所作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界划精确,刻画细致。能作长卷风俗画,豆人寸马,形象如生。(2)代表作品:《金明池争标图》 绢本设色 28.528.6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15:杨无咎(1)名家介绍:(公元-年)南宋画家。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擅画花卉、人物,尤长水墨梅、竹、松、石及水仙,以墨梅名重于时。对后世画梅影响很大。善书法,学欧阳询,小字清劲可爱,亦工词。著有《逃禅词》一卷。(2)代表作品:《雪梅图》 绢本水墨 27.1.8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6:燕文贵(1)名家介绍:(公元-年)北宋画家。一作燕贵,吴兴(今浙江省吴兴)人。曾任职图画院,擅画山水,兼长人物及界画,有“燕家景致”之称。(2)代表作品:《溪山楼台观图》 绢本水墨 .947.4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7:燕肃(1)名家介绍:(公元?–年)北宋画家,字穆之,祖籍山东益都,后迁居阳翟(今河南省禹县)。曾任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善画山水,笔墨幽雅,也能人物、牛马、翎毛等。(2)代表作品:《春山图》 纸本水墨 47.3.6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8:颜辉(1) 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宋末元初画家。字秋月,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擅画人物、鬼神。用笔刚健粗壮,造型奇特。(2)代表作品:《猿图》 纸本水墨 .867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9:阎次于(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宋画家,阎次平之兄。孝宗隆兴初进图画称旨,补承务郎画院祗侯,善画山水、人物及牛。(2)代表作品:松岩隐居图 绢本设色 美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20:阎次平(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隆兴初(约年)任画院祗侯,授将仕郎。擅画山水、人物及牛。(2)代表作品:牧牛图 绢本设色 3590 南京博物馆藏
5、宋朝谁画的画最好
张择端(年—年),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系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这两件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现在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