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孟頫楷书千字文的介绍
《赵孟頫楷书千字文》是年齐鲁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魏秋芳、善清。本书收录了赵孟頫的楷书千字文,提高读者古典文学以及书法水平。
2、赵孟頫楷书千字文的内容简介
本册为赵孟颛楷书《千字文》。赵孟頫(~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博学多才,精绘画,工书法。《元史》本传称“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其书风道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艺术高峰。后世对赵孟頫书法评价甚高:“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无此书。”他的字在亚洲各国也非常风行。赵孟频的行书、草书,主要学王羲之、王献之,对《兰亭序》这一“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故“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大令”。赵孟頫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为最佳,《千字文》是其代表作之一,颇为历代书家所推重。在书论上,赵孟頫提出:“学书有二,一日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又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这些论断,可以说道出了学书的真谛,对后学启示多多。在编写过程中,编者还将《千字文》原文加注拼音,迎合了历代教材从识字和写字起步的特点。为了改变人们常常只会读、背、写原文,却往往不明原文大意的情况,还以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对原文逐句加以翻译,目的是让一般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文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反过来再读写原文,就更容易做到融会贯通,有效地提高古典文学的水平、素养,从而也使《赵孟頫楷书千字文》达到一书多能、一书多用的目的。
3、赵孟頫楷书千字文:《赵孟頫对使用毛笔有何怪癖
赵孟頫是湖州人,而且他的好友是当时最有名的制笔大师,因此他的笔都是特制版的。史书记载权,他曾经将几千支笔里挑出几百只好用的,再从几百支笔里选出每只笔里最好的一根笔毛,把这几百根毛做成一只笔,据说此笔无比好用。
4、赵孟頫的草书作品有哪些啊?
赵孟頫的草书作品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
5、赵孟頫行书为袁桷书千字文时多少岁
赵孟頫[ǔ](-年),浙江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汉族,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他的父亲赵与告(又名赵与訔),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南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頫便借病乞归。大德三年(),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三年(),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延祐三年(),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1]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