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副书法作品内容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2、王羲之写的狂草书法图片大全
王羲之有草书,但并不狂,图片太多,你可按这695些纲目去百度图片自行搜索: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虞世南本》(兰亭八柱第一)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横57.7。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序褚遂良本》(兰亭八柱第二) 卷,唐,褚遂良摹,纸本,行书,纵24,横88.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兰亭八柱第三、神龙本) 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横69.9。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定武兰亭序吴炳旧藏本》墨拓 纵26.0厘米 横66.0 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 《定武兰亭序宋拓故宫藏本》 (宋拓定武柯九思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楷黄庭经》(摹刻本墨拓) 《小楷乐毅论》(越州石氏本墨拓) 《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纵26.9厘米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孔侍中帖》(摹本),纸本。纵26.9厘米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姨母帖》(摹本)行书,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初月帖》(摹本)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摹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快雪时晴帖》(摹本),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丧乱得示二谢帖》(摹本)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七月都下帖》(摹本)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品( 《上虞帖》(唐代摹本),硬黄纸本 ,草书,纵23.5厘米 黄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行穰帖》(摹本),硬黄纸本 ,24.4×8.9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雨后帖》(摹本),纸本 25.7×1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远宦帖》(摹本)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切帖》(摹本)纸本 章草 纵25.6厘米,横21.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袁生帖》(摹本)纸本 日本藤井有邻馆藏 《干呕帖》(摹本)纸本 纵14.1厘米,横26.4厘米 天津博物院藏 《游目帖》(摹本)又名《蜀都帖》纸本 ,草书 原为日本广岛安达万所藏 《长风帖》(摹本)纸本 草书 纵27.5厘米 横40.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道帖》(摹本),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妹至帖》(摹本) 纵25.3厘米 横5.3厘米 日本私人藏 《大报帖》(摹本) 25.7×10.1厘米 日本私人藏 王羲之《其书帖》 原为罗振玉藏 《旃罽胡桃帖》(敦煌石室临本) 纸本。草书。纵25.2厘米,横20.6厘米。英国大英图书馆藏 《瞻近龙保帖》(唐人临本)纸本,草书。纵25厘米 横37·5厘米。英国大英图书馆藏 《汉时帖》前二行为唐人写本,后段为元赵孟頫补书。 《十七帖》墨拓 《唐怀仁集圣教序》墨拓 《唐集兴福寺半截碑》墨拓
3、玲 字的各种书法!求图片
1、“玲”字的行书写法:5、“玲”字的楷书写法:3、“玲”字的草书写法:4、“玲”字的隶书写法:5、“玲”字的篆书写法:扩展资料: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特点1、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 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 (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 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 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2、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 现了繁荣局面,达到了高峰.这种字体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关键。3、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 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4、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 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 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
4、行书作品有什么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 《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 《祭侄稿》天下第三行书:苏轼 《寒食帖》天下第四行书:王洵 《伯远帖》 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 《韭花帖》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 《蒙诏帖》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 《季鹰帖》天下第八行书:米芾 《蜀素帖》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天下第十行书:李建中 《土母帖》
5、谈谈对自己最喜爱的一件书法作品的鉴赏
《兰亭序》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68:“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精致的书法、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他的成就是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开晋后妍美流畅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在会稽的兰亭修禊,曲水流觞,赋诗抒怀。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结纂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为此作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兰亭》。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其挑,或短或长,其折,有横折、竖折、斜折。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锋捺、带钩捺、长点捺、隼尾捺等。其钩,则有竖钩、竖弯钩、斜钩、横钩、右弯钩、圆曲钩、横折钩、左平钩、回锋减钩。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兰亭修禊,使王羲之触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一气呵成,挥写下千古杰作《兰亭集序》,正因为他情深意厚,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也因为他笔法精严,故能使笔底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更因为他诸美皆备,故能使这篇文稿的挥写最终达到高华圆融的境界。在这件尽善尽美的作品面前,后世名家虽竭力临仿,却都未能得其全。南唐张泊云:“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而王羲之本人也只写下这一杰构,其后他再度书写《兰亭序》,都不能及原作的神妙绝伦,沈尹默说“当时逸少本天全”,赞美了《兰亭序》的杰出有其不可重现的机缘,自然就非他人所能企及的了。—————-希望帮到你额(⊙⊙)… 真是有够懒。。。字多了删了不就行了。。。。变通一下啊 孩子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