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则徐书法对联:璠玙所生见三采,凤凰之音中六钧。 请高手解释
1.璠玙:美玉也,比喻美德贤才。《初学记》引《逸论语》:“璠玙,鲁之宝玉也。孔子曰:美哉璠玙,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 2.三采:朱,白,苍三色。《周礼· 春官· 典瑞》:“缫皆三采三就。”郑玄注:“三采,朱,白,苍。” 3.六钧:张弓满力用六钧,用喻强弓。《左传》云“颜高三弓六钧”。杜预注:颜高,鲁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如果解释出来的话大意是:最美好的宝玉(璠玙)中从远到近仿佛可以见到不同的三种颜色,(凤凰之音)凤凰涅磐归来的声音,当中的嘹亮且震慑人心的歌喉仿佛含有六钧之力。对联都是对仗的,所以上下联所含的意思相近,总体来说就是宝物与凡品是与众不同的,大概也是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独特志趣之意。
2、林则徐事迹简介
林则徐(年8月30日-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扩展资料:林则徐的个人作品:1、主要著作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林则徐著作包括奏折、公牍、文钞、诗词、信札、日记以及他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译作。这些著译散藏各地,长期没有经过系统整理。《林则徐全集》分奏折、文录、诗词、信札、日记、译编六卷,共十册。2、书法作品林则徐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传统派系,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同时,从林氏楷书作品亦足可见其临池之功力。林氏在年(道光七年)《跋沈毅斋墨迹》中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可见,林氏有自己的学书心得,从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张。实际上,林氏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共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点划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林氏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虽不属于雄强一路,但其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林则徐
3、林则徐对联值钱吗?
肯定值钱。第一,林则徐本身也是书法大家,他的楷书最有功力。其次林则徐是历史名人,民族英雄。名人效应会提升作品价值。
4、林则徐的书法怎么样啊?
林则徐的书法精致,博采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精华,自成一体,风采夺目。另一方面是历史名人,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尽管他不是书法家,但也有其历史价值。
5、林则徐的书法有哪些特点?
现存的林则徐书法,有以下特点:其一,林则徐书法以楷书和行楷为主,风格多属刚健一类。除年5月厦门博物馆发现林则徐有少许书法作品属于“软绵绵”的柔美之作外,林则徐大部分作品都是刚健,即刚劲有力一类。 其二,林则徐书法作品落款多署名少穆林则徐。因为林则徐字少穆。其三,林则徐书法作品多以对联的形式流传下来。其四,林则徐的书法作品,楷书中正而大气,风格介乎欧颜之间,颜体成分突出。行书规整洒脱,不失厚重,风格属于行楷。===========================================附林则徐简介? ? 林则徐(年8月30日-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原创文章,作者:大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8.cn/1030.html